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光合特性及冠层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 第11-17页 |
·叶片特性与冠层生长的关系 | 第11-15页 |
·光合产物的转化与分配 | 第15-16页 |
·树冠层抚育 | 第16-17页 |
·立题的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树冠结构的测定 | 第20-21页 |
·修枝与环剥试验 | 第21-22页 |
·叶片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22-23页 |
·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第23-24页 |
·片氮、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24-25页 |
·三倍体毛白杨生物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3 林木生长特性 | 第27-32页 |
·林木的生长过程 | 第27-30页 |
·栽植配置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 | 第30-31页 |
·冠层中中枝条生物量的空间变化 | 第30页 |
·不同器官生物量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冠层结构与光能截获 | 第32-41页 |
·林木树冠空间结构 | 第32-34页 |
·栽植配置对树冠结构的影响 | 第32-33页 |
·林分密度对树冠结构的影响 | 第33-34页 |
·树冠对太阳辐射的截获 | 第34-39页 |
·单株冠层对太阳辐射的截获 | 第34-35页 |
·不同栽植配置林分树冠对太阳辐射的截获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5 冠层叶片光合作用的分异性 | 第41-68页 |
·气体交换特性 | 第41-48页 |
·光响应拟合曲线的确定 | 第41-42页 |
·CO_2同化作用变化 | 第42-45页 |
·叶片蒸腾作用变化 | 第45-46页 |
·气孔导度与胞间CO_2浓度在冠层内的变化 | 第46-48页 |
·水分利用效率的分异 | 第48-51页 |
·水分利用效率在冠层内的分布 | 第48-49页 |
·栽植配置方式对水分利用效率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密度对水分利用效率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冠层叶片光合作用分异的机理 | 第51-60页 |
·冠层叶片形态变化 | 第51-56页 |
·冠层叶片氮含量变化 | 第56-57页 |
·冠层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变化 | 第57-59页 |
·氮利用效率的变化 | 第59-60页 |
·密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0-66页 |
·密度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0-62页 |
·栽植配置方式对叶形态的影响 | 第62-63页 |
·密度对氮源关系分配的调控 | 第63-65页 |
·密度对非结构性碳在冠层内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光合产物在树冠中的分配 | 第68-80页 |
·非结构性碳在冠层内的分配 | 第68-73页 |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冠层内分配的空间动态 | 第68-70页 |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冠层内分配的时间动态 | 第70-73页 |
·源汇关系对光合产物分配的调控 | 第73-75页 |
·环剥对叶片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非结构性碳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环剥后氮分配及其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 第75-76页 |
·环剥后可溶性蛋白质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 第76页 |
·环剥后叶形态的变化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7 树冠结构控制技术 | 第80-88页 |
·修枝控制 | 第80-85页 |
·修枝合理性分析 | 第80-83页 |
·合理修枝方式的确定 | 第83-85页 |
·栽植配置方式控制 | 第85-86页 |
·密度控制 | 第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88-91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89-90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99页 |
导师简介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