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州县司法弊端研究--以官箴为视角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导论 | 第11-22页 |
| ·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第11-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官箴的概念及流变 | 第16-17页 |
| ·流传至今的官箴 | 第17-18页 |
| ·写作官箴的目的 | 第18-19页 |
| ·清代的官箴 | 第19-22页 |
| 2 清代的州县结构、司法系统及司法程序 | 第22-38页 |
| ·清代的州县结构 | 第22-23页 |
| ·清代州县司法系统 | 第23-25页 |
| ·清代州县司法程序 | 第25-38页 |
| ·自理案件的程序 | 第25-30页 |
| ·重大案件的司法程序 | 第30-38页 |
| 3 官箴中所反映的司法弊端及其防治措施 | 第38-51页 |
| ·官员自身造成的弊端及防范 | 第38-42页 |
| ·轻视自理词讼 | 第38-39页 |
| ·惰政 | 第39-40页 |
| ·贪赃枉法 | 第40-41页 |
| ·迷信刑讯 | 第41-42页 |
| ·吏、役等造成的弊端及防范 | 第42-48页 |
| ·胥吏作弊及防范 | 第43-45页 |
| ·差役作弊及防范 | 第45-48页 |
| ·综合防范措施 | 第48-51页 |
| 4 州县司法弊端的成因分析 | 第51-56页 |
| ·无讼、息讼理念 | 第51-52页 |
| ·官制缺陷 | 第52-53页 |
| ·刑讯合法 | 第53页 |
| ·科举不包括司法内容 | 第53-54页 |
| ·任期与回避制度的漏洞 | 第54-55页 |
| ·吏、役制度 | 第55-56页 |
| 5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