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和谐社会发展动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10页
     ·理论意义第8-9页
     ·实践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11-13页
     ·研究的方法第11页
     ·创新点第11-13页
2 相关核心概念解析第13-18页
   ·和谐社会第13-14页
     ·和谐社会概念第13页
     ·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第13-14页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统一体第14页
   ·社会发展动力概述第14-15页
     ·社会发展动力概念第14-15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第15-16页
   ·和谐社会发展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3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18-30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第18-20页
     ·生产力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18-19页
     ·生产关系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19-20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第20-22页
     ·经济基础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20-21页
     ·上层建筑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21-22页
   ·实践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第22-24页
   ·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第24-28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延续和必然要求第24-25页
     ·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第25-26页
     ·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认识“和谐”关系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4 社会意识和改革创新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动力第30-37页
   ·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0-31页
   ·改革创新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1-34页
     ·社会主义改革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1-32页
     ·创新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2-34页
   ·政府执政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第34-36页
     ·公平、公正的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杜会的政治基础第34-35页
     ·民主的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科学技术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杠杆力第37-50页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第37-43页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第37-39页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第39-42页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第42-43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43-47页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交往方式第43-44页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学习方式第44-45页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消费方式第45-46页
     ·科学技术为人们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第46-47页
   ·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第47-49页
     ·科学技术改变社会环境促进思维方式发展第47-48页
     ·科学技术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裁的中英硕士学位论文致谢部分对比分析
下一篇:基于顺应理论的摹状词指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