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逻辑学(论理学)论文--形式逻辑(名学、辩学)论文

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 一位杰出的女哲学家兼逻辑学家第13-31页
 第一节 学术经历与思想概述第13-19页
 第二节 “择代逻辑时代”:背景分析与历史回顾第19-22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第22-28页
 第四节 选题的意义和内容纲要第28-31页
第一章 逻辑的范围和限度:哈克逻辑哲学思想总览第31-56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厘定第31-38页
 第二节 逻辑范围的划界与学科分类第38-44页
 第三节 逻辑在探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第44-53页
 第四节 实用主义逻辑观:从蒯因到皮尔士第53-56页
第二章 系统内有效性与系统外有效性:逻辑的发生学考察第56-76页
 第一节 论证评价的逻辑标准第56-58页
 第二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及其识别第58-65页
 第三节 系统内外有效性之相互关系第65-72页
 第四节 对“系统外有效性”的评论与思考第72-76页
第三章 从一元论到整体多元论:逻辑可修正的形而上学基础第76-92页
 第一节 一元论、多元论与工具论第76-81页
 第二节 从一元论转向整体多元论第81-83页
 第三节 对“整体多元论”的评论与思考第83-88页
 第四节 多元化时代的逻辑趋向第88-92页
第四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上):理论根据第92-122页
 第一节 逻辑可修正性思想的直接来源第92-97页
 第二节 驳逻辑绝对主义之不可错论调第97-105页
 第三节 逻辑可修正性的五个主要论证第105-119页
 第四节 “逻辑可修正性”之理由评估第119-122页
第五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中):表现形式第122-142页
 第一节 “择代”的基本模式:扩充与变异第122-126页
 第二节 变异与竞争:驳“意义变化论题”第126-135页
 第三节 逻辑修正的层级:从保守到激进第135-137页
 第四节 逻辑修正的范围:整体抑或局部?第137-142页
第六章 逻辑的可修正性(下):案例分析第142-178页
 第一节 模糊性问题与模糊逻辑第142-149页
 第二节 将来偶然命题与多值逻辑第149-155页
 第三节 直觉主义与直觉主义逻辑第155-164页
 第四节 “蕴涵怪论”与相干逻辑第164-171页
 第五节 原则的可修正性与现实的保守策略:“逻辑可修正”再思考第171-178页
第七章 “真”与逻辑的可修正性第178-214页
 第一节 “真”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第178-185页
 第二节 “真”是一个完成谓词第185-193页
 第三节 殊语句与真值承担者第193-200页
 第四节 塔斯基T等式的中立性第200-205页
 第五节 “真”理论与逻辑可修正性第205-214页
第八章 理性地捍卫逻辑: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第214-225页
 第一节 重视逻辑与哲学之间的交融第214-216页
 第二节 强调逻辑与实践之间的互动第216-220页
 第三节 正确认识形式化的作用与限度第220-225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225-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7页
后记第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苏联学的兴衰--以布热津斯基和塔克的研究为例
下一篇: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