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2-15页 |
一、当事人规避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性质 | 第13页 |
三、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主要表现形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我国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 第15-18页 |
一、我国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立法状况 | 第15-16页 |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制度的内在缺陷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原因及其影响 | 第18-22页 |
一、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18-21页 |
二、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法律关系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法律关系 | 第22-26页 |
一、社会抚养费征收法律关系概述 | 第22-25页 |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征收行为的概述 | 第26-28页 |
一、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构成 | 第26-27页 |
二、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解决当事人规避社会抚养费 征收行为的主要构想 | 第28-43页 |
第一节 解决当事人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 模式利弊分析 | 第28-33页 |
一、双方协商解决的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 第28-30页 |
二、按高标准补齐差额征收法的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 第30-31页 |
三、统一由户籍地征收的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 第31-32页 |
四、统一由常住地征收的模式及利弊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立法 | 第33-35页 |
一、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法中有关社会抚养费征收的规定 | 第33-34页 |
二、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法中有关规避标准高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规定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加强我国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执法和监督 | 第35-40页 |
一、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行为 | 第35-37页 |
二、规范当事人规避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的查处制度 | 第37-38页 |
三、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区域协作 | 第38-39页 |
四、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机关监督检查制度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保障社会抚养费被征主体的救济 | 第40-43页 |
一、建立征收社会抚养费听证程序 | 第40-41页 |
二、建立社会抚养费征收裁决制度 | 第41页 |
三、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制度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