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 ·义务教育的特点 | 第12-13页 |
| ·评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指标 | 第13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变革历程 | 第13-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新机制实施前滨州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分析 | 第18-29页 |
| ·滨州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状况 | 第18-20页 |
| ·滨州市义务教育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 | 第18-19页 |
| ·滨州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结构 | 第19-20页 |
|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要问题 | 第20-24页 |
| ·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 第20-21页 |
| ·城乡间义务教育投入差距较大 | 第21-22页 |
| ·区域间教育投入不平衡状况严重 | 第22-23页 |
| ·义务教育投入内部结构不合理 | 第23-24页 |
| ·滨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9页 |
| 第三章 实施新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分析 | 第29-41页 |
| ·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 ·实施新机制的步骤 | 第32-33页 |
| ·实施新机制对滨州市农村义务教育的效应分析 | 第33-38页 |
| ·收入效应:减轻了农民负担,实施真正免费的农村义务教育 | 第33-34页 |
| ·保障效应:投入渠道减少,财政性教育拨款力度加强 | 第34-36页 |
| ·公平效应:财政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 第36-38页 |
| ·实施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 ·教师的津贴补贴等物质奖励激励支出无经费来源,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 ·农村义务教育历史欠债无解决渠道 | 第39页 |
| ·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大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1-45页 |
| ·树立正确的制度伦理 | 第41页 |
| ·中央省级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 第41-43页 |
| ·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3-44页 |
| ·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控体系 | 第44页 |
|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运用市场手段筹集经费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引文出处及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