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 大学生利用网络现象的一般调查分析 | 第10-19页 |
(一) 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加强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 第10-11页 |
(二) 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个案调查与实证分析 | 第11-14页 |
1 、 关于上网的时间 | 第11页 |
2 、 关于上网的内容和动机 | 第11-13页 |
3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 第13-14页 |
(三)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 第14-19页 |
1 、 电子毒品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14-15页 |
2 、 恋网成癖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第15页 |
3 、 “信息洪水”迷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 第15-16页 |
4 、 “虚拟世界”导致大学生“数字化人”倾向 | 第16-17页 |
5 、 匿名空间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 | 第17-19页 |
二、 网络的发展呼唤高校德育工作创新 | 第19-28页 |
(一)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19-22页 |
1 、 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对教育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 第19-20页 |
2 、 网络的不可控性,对德育工作的过程提出了挑战 | 第20-22页 |
3 、 网络的共享性,对德育工作的方法提出了挑战 | 第22页 |
(二) 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 第22-24页 |
1 、 人类社会的网络化,必然会充实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 第23页 |
2 、 人类社会的网络化,进一步开阔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视野 | 第23-24页 |
3 、 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德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 第24页 |
(三)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重大意义 | 第24-28页 |
1 、 网络时代高唱集体主义主旋律需要高校德育创新 | 第24-25页 |
2 、 网络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弘扬爱国主义需要高校德育创新 | 第25-26页 |
3 、 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高校德育创新 | 第26-27页 |
4 、 网络时代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需要高校德育创新 | 第27-28页 |
三、 创新网络时代大学德育工作对策的思考 | 第28-40页 |
(一) 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树立新的德育工作观 | 第28-29页 |
1 、 教育民主化观念 | 第28页 |
2 、 网络信息资源意识 | 第28-29页 |
3 、 全球化意识 | 第29页 |
(二) 创新网络时代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 第29-32页 |
1 、 以培养民族精神、历史责任感为重要目标 | 第29-30页 |
2 、 以进行竞争合作、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内容 | 第30-31页 |
3 、 以建构创新德育模式为德育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三) 创新网络时代大学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 第32-36页 |
1 、 加强网络管理,严格行为规范 | 第32-33页 |
2 、 深化政治思想教育,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 第33-34页 |
3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 第34-35页 |
4 、 建设社会主义网站,构建网络德育体系 | 第35-36页 |
(四) 创新网络时代大学德育工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36-40页 |
1 、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 第36-37页 |
2 、 传承借鉴与更新转化的关系 | 第37-38页 |
3 、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 第38页 |
4 、 多样化与主旋律的关系 | 第38-39页 |
5 、 虚拟化与现实性的关系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