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9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第一章 话语的选择 | 第15-45页 |
| 第一节 进入话语——个我文学回归背景下的登场 | 第15-22页 |
| 第二节 将时代相对化的“装置”——<监禁状态>与“我”·“我们” | 第22-32页 |
| 第三节 启蒙意识的显露——唤起“危险的感觉”与鲁迅“铁屋子”理论 | 第32-45页 |
| 第二章 对同时代的启蒙 | 第45-90页 |
| 第一节 对<战后>的启蒙 | 第45-60页 |
| 第二节 启蒙话语的冒险与挑战 | 第60-90页 |
| 第三章 启蒙者的解构和重构 | 第90-122页 |
| 第一节 启蒙者的解构——走出探索的盲点与误区 | 第90-99页 |
| 第二节 启蒙者的重构——由启蒙到自我启蒙 | 第99-122页 |
| 第四章 文化批评的达成 | 第122-162页 |
| 第一节 历史的叙述方法——大江健三郎的新的问题意识 | 第122-144页 |
| 第二节 <历史>的唤起和追究——文化批评的达成 | 第144-162页 |
| 结论 | 第162-1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9-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