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本项目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20-37页 |
1. 竹业的发展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2. 生态系统及其类型与特点 | 第21-24页 |
3. 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及其与害虫控制的关系 | 第24-29页 |
4.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 第29-32页 |
5. 毛竹害虫发生与治理研究概况 | 第32-34页 |
6. 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34-37页 |
第二章 毛竹林竹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 第37-67页 |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37-38页 |
1.1 蜀南竹海自然概况 | 第37-38页 |
1.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与设置 | 第38页 |
2. 抽样方法 | 第38-39页 |
3.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9-64页 |
4.1 竹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优势集中性 | 第39-42页 |
4.1.1 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 | 第39页 |
4.1.2 不同样地之间节肢动物组成结构的异同 | 第39-41页 |
4.1.3 不同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优势集中性 | 第41-42页 |
4.2 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动态 | 第42-64页 |
4.2.1 竹冠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的季节动态 | 第42-46页 |
4.2.2 竹冠昆虫亚群落物种丰富度(S)季节动态 | 第46-49页 |
4.2.3 竹冠节肢动物主要类群相对丰盛度的季节动态 | 第49-55页 |
4.2.4 竹冠节肢动物的优势集中性季节动态 | 第55-57页 |
4.2.5 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季节动态 | 第57-62页 |
4.2.6 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62页 |
4.2.7 群落季节格局最优分割 | 第62-6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4-67页 |
第三章 竹裂爪螨自然种群消长及空间格局 | 第67-79页 |
1. 试验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 第67-68页 |
1.1 调查林区的选择与基本情况 | 第67页 |
1.2 调查方法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7页 |
2.1 竹裂爪螨在不同调查林区的消长动态 | 第68-70页 |
2.2 竹裂爪螨在不同年龄竹上的种群动态 | 第70-73页 |
2.3 竹裂爪螨种群空间格局 | 第73-7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77-79页 |
第四章 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 第79-114页 |
第一节 温度对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影响 | 第79-10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1-98页 |
2.1 各螨态的习性 | 第81-82页 |
2.2 温度对竹裂爪螨发育历期和速率的影响 | 第82-85页 |
2.3 温度对竹裂爪螨各螨态存活的影响 | 第85-86页 |
2.4 温度对竹裂爪螨雌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 第86页 |
2.5 不同温度条件下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 第86-9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98-101页 |
第二节 竹裂爪螨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 | 第101-10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6页 |
2.1 卵期密度效应 | 第102-103页 |
2.2 幼螨密度对幼若螨期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2.3 幼螨密度对雌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06-107页 |
第三节 食物对竹裂爪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107-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2页 |
2.1 不同年龄毛竹叶片营养成份含量 | 第108页 |
2.2 竹裂爪螨生长发育、繁殖与不同年龄毛竹叶片的关系 | 第108-110页 |
2.3 不同食物条件对竹裂爪螨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2.4 竹裂爪螨生长发育、繁殖与叶片受害程度的关系 | 第11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14页 |
第五章 竹裂爪螨不同种群对寄主植物的适应及其生殖隔离 | 第114-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2页 |
2.1 竹裂爪螨两个种群在两种竹叶上的生长发育 | 第116-117页 |
2.2 不同寄主对竹裂爪螨不同种群存活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2.3 不同寄主对竹裂爪螨不同种群雌成螨繁殖力的影响 | 第118页 |
2.4 竹裂爪螨不同种群在不同食料条件下的种群增长 | 第118-122页 |
2.5 两种群间的生殖隔离 | 第12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 第124-1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49页 |
2.1 不同温度条件下竹盲走螨各螨态发育历期 | 第125-128页 |
2.2 竹盲走螨各发育阶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128-130页 |
2.3 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模拟 | 第130-132页 |
2.4 温度对竹盲走螨存活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2.5 温度对成螨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2.6 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命表 | 第138-149页 |
2.6.1 特定年龄生命表组建与分析 | 第138-140页 |
2.6.2 不同温度条件下竹盲走螨繁殖力生命表 | 第140-14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49-152页 |
第七章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捕食作用研究 | 第152-170页 |
第一节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功能反应 | 第152-1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53-160页 |
2.1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功能反应的模拟 | 第153-158页 |
2.2 寻找效应 | 第158-16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60-163页 |
第二节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选择性捕食作用 | 第163-1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3-167页 |
2.1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各螨态的选择捕食作用 | 第163-165页 |
2.2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仅有两种螨态存在时的选择性效应 | 第165-16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67-168页 |
第三节 竹盲走螨对竹裂爪螨的数值反应 | 第168-1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8-16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69-170页 |
主要结论 | 第170-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