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光受体 | 第12-13页 |
·植物光敏色素的分类和分子进化 | 第13-14页 |
·拟南芥光敏色素的功能 | 第14-18页 |
·种子萌发 | 第14页 |
·去黄化 | 第14-15页 |
·避荫反应 | 第15-17页 |
·生物钟的调节 | 第17页 |
·开花 | 第17页 |
·向地性 | 第17页 |
·气孔的发育 | 第17-18页 |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 第18页 |
·植物的开花调控途径 | 第18-21页 |
·光周期途径 | 第19页 |
·春化途径 | 第19-20页 |
·自主途径 | 第20页 |
·赤霉素途径 | 第20-21页 |
·植物下胚轴生长的调控 | 第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大豆PHYB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22-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50页 |
·GmPHYB1和GmPHYB2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7页 |
·GmPHYB1转化的拟南芥株型发生明显改变 | 第37-38页 |
·GmPHYB1与拟南芥表皮毛的关系 | 第38-39页 |
·GmPHYB1过表达导致拟南芥在短日条件下早开花 | 第39-42页 |
·GmPHYB1过表达调节拟南芥的光形态建成 | 第42-44页 |
·GmPHYB1转化的拟南芥对不同光强的反应 | 第44-45页 |
·GmPHYB1过表达对拟南芥开花和下胚轴伸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5-48页 |
·GmPHYB的表达谱 | 第48-50页 |
·GmPHYB1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大豆PHYA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54-6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GmPHYA1和GmPH-2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5-58页 |
·GmPHYA1过表达对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作用 | 第58-59页 |
·GmPHYA1过表达对拟南芥开花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 第59-60页 |
·GmPHYA的表达谱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大豆基因组中存在多个PHYA基因 | 第62-63页 |
·GmPHYA1和GmPHYA2在结构上的保守性 | 第63页 |
·GmPHYA1和GmPHYA2的特殊性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4-66页 |
·大豆中存在2个PHYB同源基因和至少2个PHYA同源基因 | 第64页 |
·大豆的PHYB和PHYA基因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 第64页 |
·大豆GmPHYB1表现出比拟南芥PHYB更强的功能 | 第64页 |
·大豆GmPHYB1过表达的作用机理与拟南芥PHYB类似 | 第64-65页 |
·PHYB基因与拟南芥表皮毛的发生有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