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9-10页
   ·创新与不足第10-12页
2 农地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2-16页
   ·产权理论第12页
   ·商品经济理论第12页
   ·地权稳定性效应第12-13页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第13-14页
   ·土地金融的融资机制第14-16页
3 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第16-20页
   ·农地金融的内涵第16-17页
     ·农地金融的特殊特征第16-17页
     ·农地金融与农业金融第17页
   ·农地金融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第17页
   ·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第17-20页
     ·农地金融与农业投入第17-18页
     ·农地金融与农地流转第18页
     ·农地金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第18-19页
     ·农地金融与政府调控第19-20页
4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第20-24页
   ·贵州湄潭县农地金融试点案例第20-22页
     ·背景介绍第20页
     ·湄潭县农地金融试点过程第20-21页
     ·失败原因分析第21-22页
   ·重庆江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案例第22-24页
     ·背景介绍第22页
     ·具体做法第22页
     ·公司运作现状第22页
     ·试点启示第22-24页
5 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4-27页
   ·德国的农地金融制度第24页
   ·美国的农地金融制度第24-25页
   ·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制度比较第25页
   ·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经验启示第25-27页
6 建立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构想第27-34页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第27-28页
     ·农地集体所有制原则第27页
     ·政府支持原则第27页
     ·合作原则第27-28页
   ·农地金融制度的主体—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的可行性第28-31页
     ·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特征为承担农地金融提供了制度保障第28-29页
     ·基层组织的广泛性和扁平形式为其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组织保障第29-30页
     ·调查结果表明,由农村信用社开展农地金融具有可行性第30-31页
   ·农地金融制度的具体运作与实施步骤第31-34页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具体运作第31-32页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实施步骤第32-34页
7 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障碍以及政策建议第34-37页
   ·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障碍第34-35页
     ·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第34页
     ·发行土地债券障碍第34页
     ·建设农地金融制度相关的配套条件问题第34-35页
   ·政策建议第35-37页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第35页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35-36页
     ·建立高效完善的土地金融监管体系第36页
     ·建立全面的农地估价体系第36页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第36-37页
结论与建议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个人简介第4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潘一矿地下水环境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
下一篇:夹持同步控制系统的多余力补偿与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