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9-10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2 农地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产权理论 | 第12页 |
·商品经济理论 | 第12页 |
·地权稳定性效应 | 第12-13页 |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土地金融的融资机制 | 第14-16页 |
3 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 | 第16-20页 |
·农地金融的内涵 | 第16-17页 |
·农地金融的特殊特征 | 第16-17页 |
·农地金融与农业金融 | 第17页 |
·农地金融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 | 第17页 |
·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 | 第17-20页 |
·农地金融与农业投入 | 第17-18页 |
·农地金融与农地流转 | 第18页 |
·农地金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8-19页 |
·农地金融与政府调控 | 第19-20页 |
4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 | 第20-24页 |
·贵州湄潭县农地金融试点案例 | 第20-22页 |
·背景介绍 | 第20页 |
·湄潭县农地金融试点过程 | 第20-21页 |
·失败原因分析 | 第21-22页 |
·重庆江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案例 | 第22-24页 |
·背景介绍 | 第22页 |
·具体做法 | 第22页 |
·公司运作现状 | 第22页 |
·试点启示 | 第22-24页 |
5 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4-27页 |
·德国的农地金融制度 | 第24页 |
·美国的农地金融制度 | 第24-25页 |
·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制度比较 | 第25页 |
·发达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25-27页 |
6 建立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27-34页 |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农地集体所有制原则 | 第27页 |
·政府支持原则 | 第27页 |
·合作原则 | 第27-28页 |
·农地金融制度的主体—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特征为承担农地金融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28-29页 |
·基层组织的广泛性和扁平形式为其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 第29-30页 |
·调查结果表明,由农村信用社开展农地金融具有可行性 | 第30-31页 |
·农地金融制度的具体运作与实施步骤 | 第31-34页 |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具体运作 | 第31-32页 |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实施步骤 | 第32-34页 |
7 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障碍以及政策建议 | 第34-37页 |
·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障碍 | 第34-35页 |
·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 | 第34页 |
·发行土地债券障碍 | 第34页 |
·建设农地金融制度相关的配套条件问题 | 第34-35页 |
·政策建议 | 第35-37页 |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 第35页 |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建立高效完善的土地金融监管体系 | 第36页 |
·建立全面的农地估价体系 | 第36页 |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 第36-3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