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言 | 第11-15页 |
第1章 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概述 | 第15-30页 |
·人格概述 | 第15-25页 |
·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9页 |
·人格与行为的相关性 | 第19-20页 |
·人格与人身危险性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异常人格与犯罪的关系 | 第21-25页 |
·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25-29页 |
·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概念 | 第25-26页 |
·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2章 我国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现状 | 第30-38页 |
·我国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我国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的实践 | 第31-35页 |
·社会调查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2页 |
·社会调查主体制度的现状 | 第32-33页 |
·社会调查的方法 | 第33-34页 |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 | 第34-35页 |
·我国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适用范围狭窄 | 第35-36页 |
·调查主体不统一 | 第36-37页 |
·调查方法传统、单一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人格调查制度 | 第38-62页 |
·国外人格调查制度的概况 | 第38-44页 |
·美国 | 第38-40页 |
·英国 | 第40-41页 |
·法国 | 第41-42页 |
·德国 | 第42-43页 |
·日本 | 第43-44页 |
·我国人格调查主体制度的完善 | 第44-48页 |
·人格调查主体的确定 | 第44-47页 |
·人格调查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 | 第47页 |
·人格调查主体的职责 | 第47-48页 |
·我国人格调查内容的完善 | 第48-54页 |
·身心方面 | 第49-52页 |
·家庭情况 | 第52页 |
·社会经历方面 | 第52-53页 |
·案发前后的表现 | 第53-54页 |
·我国人格调查方法的完善 | 第54-61页 |
·一般调查方法 | 第54-56页 |
·特殊调查方法 | 第56-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人格调查制度在刑事案件中的具体适用 | 第62-69页 |
·人格调查在取保候审中的适用 | 第62-63页 |
·人格调查在量刑中的适用 | 第63-65页 |
·人格调查在罪犯矫正中的适用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