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朦胧——中国古典诗歌蕴藉含蓄的极致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成因 | 第16-32页 |
第一节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产生的时代土壤 | 第16-22页 |
一 晚唐社会的痼疾 | 第16-18页 |
1、宦官擅权 | 第16-17页 |
2、牛李党争 | 第17-18页 |
3、藩镇割据 | 第18页 |
二 科举制度的规则破坏和城市商业的畸形繁荣 | 第18-20页 |
三 士人心态由外向转为内向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形成的个性因素 | 第22-32页 |
一 不幸的家世和少年苦读 | 第23-25页 |
二 坎坷仕途 | 第25-27页 |
三 凄美爱情 | 第27-29页 |
四 悲剧性心态对李商隐诗歌的影响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构成基因:典故与意象 | 第32-55页 |
第一节 典故的运用和创新 | 第32-37页 |
第二节 熔铸心象的符号——意象 | 第37-55页 |
一 意象的个性化特点 | 第37-41页 |
二 意象的象征性 | 第41-45页 |
三 意象的独特组合 | 第45-55页 |
1、以情为圆心的梦幻化意象组合 | 第47-51页 |
2、略去叙事的跳跃性意象组合 | 第51-55页 |
第三章 李商隐诗歌朦胧性的深刻内涵与扑朔迷离的意境 | 第55-65页 |
第一节 比兴寄托 | 第55-59页 |
第二节 多义的主题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朦胧的诗境 | 第61-65页 |
尾言: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对后代的影响 | 第65-67页 |
参考书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