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6页 |
·甾体药物的结构,分类,功能及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 | 第13页 |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功能 | 第13-14页 |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雄烯二酮和雄二烯二酮 | 第15-24页 |
·雄烯二酮和雄二烯二酮的功能作用 | 第15-16页 |
·AD和ADD的传统制备方法 | 第16页 |
·AD和ADD的微生物转化途径 | 第16-18页 |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AD(D)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8-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雄烯二酮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 第26-37页 |
·引言 | 第2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菌种 | 第26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6-28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8页 |
·实验方案 | 第28-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紫外线诱变的致死率曲线 | 第32-33页 |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的致死率曲线 | 第33-34页 |
·复合诱变菌株的筛选 | 第34-35页 |
·出发菌株与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BD696-6的性能研究与比较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菌种 | 第37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7-38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38页 |
·实验方案 | 第38-41页 |
·检测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不同有机相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浓度葵花油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浓度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NH_4NO_3对发酵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浓度(NH_4)_2HPO_4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碳源、氮源、磷酸盐正交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无机盐离子正交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突变株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及5L罐发酵试验 | 第51-60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菌种 | 第51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51-52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52页 |
·实验方案 | 第52-53页 |
·检测方法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第53-57页 |
·5L罐发酵研究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