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29页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5-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2.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综述第20-25页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第20-23页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状况第23-25页
 3.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5-27页
   ·课题来源第25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4. 主要创新点第27-29页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分析第29-49页
 1.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第29-43页
   ·系统论原理第29-33页
   ·生态学原理第33-35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35-38页
   ·清洁生产与工业生态学理论第38-43页
 2. 循环经济的运行实践第43-49页
   ·国外循环经济的运行实践第43-47页
   ·国内循环经济的运行实践第47-49页
第三章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分析与模式选择第49-83页
 1. 甘肃省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第49-54页
   ·地理位置第49-50页
   ·自然条件第50-52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52-54页
 2. 产业结构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第54-60页
   ·产业结构对资源消耗的影响(以能源为例)第54-57页
   ·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57-60页
 3. 甘肃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预测第60-73页
   ·甘肃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第60-68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甘肃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预测第68-73页
 4.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73-83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73-76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第76-83页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及其相关模式设计第83-111页
 1. 甘肃省区域循环经济模式设计第83-107页
   ·河西干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84-92页
   ·黄土高原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92-97页
   ·甘南高寒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97-101页
   ·陇南山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101-107页
 2. 甘肃省区域循环经济关联模式第107-111页
   ·区域循环经济增长中心第107-108页
   ·区域循环经济增长主轴第108-109页
   ·区域循环经济增长亚轴第109-111页
第五章 城市循环经济及其相关模式设计第111-133页
 1. 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类型划分第111-113页
   ·综合中心型城市第112页
   ·矿产资源型城市第112-113页
   ·工农互动型城市第113页
 2. 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模式设计第113-133页
   ·综合中心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114-122页
   ·矿产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122-127页
   ·工农互动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127-133页
第六章 生态工业园区及相关模式设计第133-151页
 1. 生态工业园区企业群落分析第133-141页
   ·企业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第133-138页
   ·基于CAS的企业群落分析第138-141页
 2. 甘肃生态工业园区模式设计第141-145页
   ·生态工业园区设计内容第141-143页
   ·生态工业园区共生模式第143-145页
 3. 案例:兰州石化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第145-151页
   ·园区概况第145-146页
   ·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第146-151页
第七章 循环型企业及相关模式设计第151-181页
 1. 循环型企业设计方法分析第151-164页
   ·产品生态设计第151-155页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第155-159页
   ·企业清洁生产设计第159-164页
 2. 甘肃重点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设计第164-175页
   ·钢铁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第164-168页
   ·有色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第168-170页
   ·石化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第170-172页
   ·煤电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第172-175页
 3. 案例:金川公司循环型企业设计第175-181页
   ·企业概况第175-176页
   ·循环型企业设计第176-181页
第八章 循环型社会及相关模式设计第181-197页
 1.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第181-186页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经验第181-185页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启示第185-186页
 2. 甘肃省循环型社会模式设计第186-197页
   ·循环型社会的绿色生产模式第187-190页
   ·循环型社会的绿色消费模式第190-193页
   ·循环型社会的绿色生活模式第193-197页
第九章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保障体系第197-207页
 1.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第197-201页
   ·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第197-198页
   ·建构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第198-200页
   ·建立职责分明的社会参与机制第200-201页
 2.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第201-207页
   ·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第201-203页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第203-204页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第204-207页
第十章 结语与展望第207-209页
 1. 全文总结第207页
 2. 研究展望第207-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1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5-217页
致谢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
下一篇: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