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图目录第13-15页
表目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6-19页
  1 选题背景第16-18页
  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第19-24页
  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页
  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4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研究进展第24-44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24-33页
  1 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第24-25页
  2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第25-29页
  3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第29-33页
 第二节 循环经济研究进展第33-41页
  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33-35页
  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35-41页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第41-44页
  1 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概述第41-42页
  2 国内资源型城市研究概述第42-44页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变规律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44-58页
 第一节 资源型产业发展演变分析第44-46页
  1 资源型产业的特点第44-45页
  2 资源型产业发展演变规律——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规律第45-46页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变分析第46-49页
  1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第46页
  2 资源型城市特点第46-47页
  3 资源型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生命周期分析第47-49页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49-56页
  1 循环经济理论第49-51页
  2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51-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设计第58-70页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设计思路——戴明理论简介第58-62页
  1 戴明理论PDCA概念第58-59页
  2 PDCA循环特点第59-62页
  3 戴明理论的优点第62页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设计第62-68页
  1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四阶段第63-65页
  2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第65-68页
  3 PDCA模型的应用内容说明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评价第70-90页
 第一节 嘉峪关市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第70-76页
  1 自然资源条件第70-72页
  2 社会经济条件第72-73页
  3 能源消费及生态环境状况第73-76页
 第二节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第76-89页
  1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第77-80页
  2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劣势第80-84页
  3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第84-85页
  4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威胁第85-87页
  5 结论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分析第90-106页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简介第90-93页
  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原则第90-91页
  2 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步骤第91-93页
 第二节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造与结果分析第93-104页
  1 模型的构造第93-95页
  2 模型的仿真模拟和结果分析第95-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七章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组合分析——波士顿矩阵的应用第106-116页
 第一节 波士顿矩阵方法简介第106-109页
  1 波士顿矩阵方法主要内容第106-109页
  2 波士顿矩阵方法的评价第109页
 第二节 嘉峪关市产业发展潜力的波士顿矩阵分析第109-115页
  1 计算方式第109-110页
  2 计算结果第110-11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八章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与管理第116-174页
 第一节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构想第116-121页
  1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范围界定与发展思路第116-119页
  2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构想第119-121页
  3 嘉峪关市城市系统PDCA循环设计第121页
 第二节 嘉峪关市生产系统循环经济发展的PDCA循环设计第121-165页
  1 嘉峪关市循环型农业发展第122-128页
  2 嘉峪关市循环型工业发展第128-149页
  3 嘉峪关市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第149-159页
  4 嘉峪关市第零和第四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分析第159-165页
 第三节 嘉峪关市消费系统循环经济发展的 PDCA循环设计第165-172页
  1 嘉峪关市消费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66-167页
  2 消费系统实施绿色消费的必要性分析第167-168页
  3 嘉峪关市实施绿色消费的对策分析第168-172页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第九章 嘉峪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第174-188页
 第一节 技术创新第174-176页
  1 技术贯穿整个生产、消费过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第174-175页
  2 技术支持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第175-176页
  3 关键性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第176页
 第二节 产业结构和布局体系的调整第176-180页
  1 继续保持支柱产业发展规模,适度降低发展速度第177-178页
  2 发展第一、三产业,提高结构能源效益第178-179页
  3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第179-180页
 第三节 制度创新第180-187页
  1 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第181页
  2 立足企业、产业群落和区域层次,加强生态管理体系建设第181-182页
  3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第182-183页
  4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第183-185页
  5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进行标准体系建设第185页
  6 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第185-186页
  7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第186页
  8 积极引导,加强学习第186-187页
 本章小结第187-188页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第188-196页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第188-189页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第189-194页
  1 优化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第189-190页
  2 资源型城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驱动机制第190-192页
  3 构建学习型城市,建立职责分明的三级社会参与机制第192-194页
 本章小结第194-196页
第十一章 本文总结与讨论第196-198页
 全文总结第196-197页
 研究展望第197-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5-207页
致谢第207-208页
附录: 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变量及方程第208-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