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概述 | 第11页 |
·起重机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 | 第12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起重机设计金属结构的目的 | 第12-13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方法 | 第13-14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必要性 | 第14-15页 |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起重机金属结构极限状态法设计 | 第19-39页 |
·引言 | 第19页 |
·许用应力法基本概念及设计 | 第19-20页 |
·许用应力法的缺点 | 第20页 |
·极限状态法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极限状态法简介 | 第20-21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极限状态法 | 第21-24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极限状态法计算 | 第24-35页 |
·起重机极限状态法系数说明 | 第35-37页 |
·分项系数和抗力系数 | 第35-36页 |
·高度危险系数 | 第36-37页 |
·本章小节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的设计计算 | 第39-57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 第39-41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桥架简介 | 第39-40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简介 | 第40-41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设计的计算载荷 | 第41-46页 |
·固定载荷 | 第41-42页 |
·移动载荷与小车轮压 | 第42页 |
·水平惯性动载荷 | 第42-43页 |
·风载荷的计算 | 第43-44页 |
·偏斜侧向力 | 第44-45页 |
·扭转载荷 | 第45-46页 |
·极限状态法在桥式起重机箱型主梁设计中的应用 | 第46-55页 |
·垂直方向载荷 | 第46-48页 |
·水平载荷 | 第48-50页 |
·主梁的静强度 | 第50-52页 |
·主梁的疲劳强度 | 第52-54页 |
·主梁的稳定性验算 | 第54-55页 |
·本章小节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端梁的设计计算 | 第57-71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垂直载荷作用下端梁的计算 | 第58-59页 |
·水平载荷作用下端梁的计算 | 第59-60页 |
·端梁的静强度计算 | 第60-61页 |
·端梁的疲劳强度计算 | 第61-62页 |
·端梁的稳定性 | 第62-63页 |
·端梁的拼接验算 | 第63-68页 |
·螺栓连接简介 | 第63页 |
·螺栓连接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 第63-64页 |
·螺栓的连接计算 | 第64-66页 |
·端梁的螺栓拼接计算 | 第66-68页 |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连接、刚度和拱度计算 | 第68-70页 |
·主梁与端梁的连接 | 第68-69页 |
·结构的刚度计算 | 第69页 |
·拱度计算 | 第69-70页 |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通用桥机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 第71-87页 |
·引言 | 第71页 |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71-78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和学习过程 | 第71-72页 |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 第72-73页 |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73-78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 | 第78-81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BP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图 | 第78页 |
·评价模型建立 | 第78-81页 |
·BP网络学习样本 | 第81-82页 |
·BP神经网络实例验证 | 第82-85页 |
·BP网络的参数设置和训练结果 | 第83页 |
·验证BP网络 | 第83-85页 |
·安全评价结论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通用桥式起重机设计验证软件与工程实例 | 第87-99页 |
·引言 | 第87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设计验证软件概述 | 第87-88页 |
·通用桥式起重机设计验证系统操作 | 第88-96页 |
·软件的登录 | 第88-89页 |
·软件的操作界面 | 第89-90页 |
·用户参数的输入 | 第90-92页 |
·截面和螺栓拼接参数的输入 | 第92-94页 |
·显示验证结果 | 第94-96页 |
·工程设计验证实例 | 第96-98页 |
·工程实例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页 |
·本章小节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论文结论 | 第99-100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0页 |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