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网络犯罪的概念、形式及其特点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网络犯罪的概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形式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网络犯罪的特点 | 第14-18页 |
一、犯罪主体高智能性 | 第14页 |
二、低风险、高回报性 | 第14-15页 |
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不可预计性 | 第15-16页 |
四、隐蔽性 | 第16页 |
五、广域性及跨国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网络犯罪的原因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技术原因:互联网安全性能的缺陷及系统软件漏洞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经济原因:网络信息与财产的集中性极大地刺激了网络犯罪的发生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伦理道德原因:网络社会里传统伦理道理观念的转变使网络犯罪丧失了最基本的防范底线 | 第20页 |
第四节 法制原因:法制的滞后使网络犯罪的防范及打击力度不够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对网络犯罪的刑法防控 | 第22-37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状况 | 第22-26页 |
一、美国 | 第22-23页 |
二、英国 | 第23-24页 |
三、德国 | 第24页 |
四、日本 | 第24-25页 |
五、法国 | 第25页 |
六、网络犯罪国际公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状况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建立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预防体系 | 第27-37页 |
一、对现有刑法条文的完善 | 第28-30页 |
二、适当加大量刑力度,提高法定刑,扩大刑罚种类 | 第30-32页 |
三、明确单位可以成为网络犯罪的主体 | 第32-33页 |
四、完善网络犯罪的罪名体系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