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中日新感觉派的形成脉络 | 第8-12页 |
一、日本新感觉派的形成 | 第8-10页 |
二、中国新感觉派的出现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艺术感觉表现之异同 | 第12-18页 |
一、观念先行下的感觉外化 | 第12-16页 |
二、感觉画面中的观念领悟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描写艺术之异同 | 第18-23页 |
一、直感印象式描写 | 第19-21页 |
二、意象寓意式描写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修辞技巧之异同 | 第23-37页 |
一、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修辞技巧 | 第24-30页 |
1、比喻与拟人 | 第24-26页 |
2、对比 | 第26-28页 |
3、象征 | 第28-30页 |
二、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修辞技巧 | 第30-37页 |
1、比喻与拟人 | 第30-31页 |
2、通感 | 第31-32页 |
3、反复 | 第32-37页 |
第五章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差异之原因探究 | 第37-44页 |
一、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 第37-38页 |
二、“误读”带来的创造 | 第38-40页 |
三、作家的个人气质及美学接受的差异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辞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