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智能仪表的设计与应用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工业控制网络的回顾、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7-8页 |
·智能仪表 | 第8-9页 |
·智能仪表发展的网络话趋势 | 第8-9页 |
·智能和网络功能该仪表带来的优势 | 第9页 |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 | 第9-12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9-10页 |
·嵌入式硬件技术 | 第10页 |
·嵌入式软件技术 | 第10-12页 |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的工作及内容编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于以太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14-22页 |
·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功能分析 | 第14-20页 |
·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 第15-18页 |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 | 第18-20页 |
·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20-22页 |
第3章 智能节点的硬件开发平台 | 第22-33页 |
·ARM 微处理器简介 | 第22-29页 |
·ARM 处理器的基本特点 | 第22页 |
·ARM 处理器系列 | 第22-24页 |
·ARM 体系结构 | 第24-29页 |
·智能节点的功能规划与硬件平台选型 | 第29-30页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软硬件系统选择 | 第30页 |
·PXA255 平台硬件系统 | 第30-33页 |
·平台核心板功能部件 | 第30-31页 |
·平台底板功能部件 | 第31-33页 |
第4章 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创建 | 第33-38页 |
·采用交叉编译环境的开发方式 | 第33-34页 |
·开发环境 | 第33-34页 |
·开发流程 | 第34页 |
·宿主机系统的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统 | 第34-35页 |
·搭建开发环境 | 第35-38页 |
·FTP 和 TFTP 服务的配置 | 第35-36页 |
·配置串口通信 | 第36页 |
·安装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 第36-38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5页 |
·Bootloader 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39页 |
·Bootloader 的主要任务与典型架构 | 第38-39页 |
·Bootloader 的编译 | 第39页 |
·Linux 操作系统的编译和移植 | 第39-42页 |
·内核的编译 | 第39-41页 |
·文件系统的使用 | 第41-42页 |
·Linux 下的设备驱动程序 | 第42-49页 |
·Linux 驱动程序的分类 | 第42-43页 |
·内核模块 | 第43页 |
·设备驱动的内部结构 | 第43-45页 |
·驱动模块的加载与注册 | 第45页 |
·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45-49页 |
·系统开发及软件设计 | 第49-51页 |
·开发模式 | 第49-50页 |
·makefile 文件的编写 | 第50-51页 |
·智能节点的功能规划 | 第51-55页 |
·通讯功能设计 | 第51-53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