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远程抄表系统现状 | 第10-11页 |
·PDC—3配电负荷监控系统 | 第11-13页 |
·系统组成 | 第11页 |
·系统特点 | 第11-12页 |
·组网方式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14-15页 |
·嵌入式系统定义 | 第14页 |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第14-15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5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定义及其特点 | 第15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类 | 第15页 |
·uClinux系统简介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硬件平台 | 第18-28页 |
·硬件系统架构 | 第18页 |
·SmartARM2200 | 第18-24页 |
·SmartARM的选型依据 | 第18-20页 |
·SmartARM2200功能特点 | 第20页 |
·LPC2292芯片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 第21-24页 |
·TMS320F2812 | 第24-25页 |
·DSP芯片简介及特点 | 第24页 |
·DSP芯片选型原则 | 第24页 |
·TMS320F2812特点 | 第24-25页 |
·SmartARM2200与TMS320F2812通讯 | 第25-28页 |
·DL/T645通讯规约简介 | 第25-26页 |
·SmartARM2200与TMS320F2812通讯测试图 | 第26-28页 |
第三章 uClinux的下载过程 | 第28-53页 |
·软件系统架构 | 第28-29页 |
·bootloader下载过程及步骤 | 第29-36页 |
·通过串口下载 | 第31-35页 |
·通过以太网下载 | 第35-36页 |
·内核代码下载过程及步骤 | 第36-53页 |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 第36-37页 |
·配置uClinux | 第37-39页 |
·文件说明 | 第39-42页 |
·下载uC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 | 第42-50页 |
·Windows下启动uCLinux | 第50-52页 |
·在Linux下通过Minicom进行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应用程序开发 | 第53-70页 |
·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 第53-58页 |
·建立NFS共享服务 | 第53-55页 |
·驱动程序的编写及加载 | 第55-58页 |
·抄表程序编写 | 第58-66页 |
·实时uClinux简介与实现 | 第66-70页 |
·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第66-67页 |
·Linux作为实时系统的不足 | 第67-68页 |
·几种实时Linux实现机制 | 第68-69页 |
·uClinux实时改造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上位机软件开发 | 第70-92页 |
·监控主台 | 第70-87页 |
·主台的运行环境 | 第71页 |
·主台系统安装 | 第71-73页 |
·主台软件的系统设置 | 第73页 |
·用户管理 | 第73-74页 |
·设备管理 | 第74-75页 |
·通讯管理 | 第75-79页 |
·数据分析 | 第79-83页 |
·综合报表 | 第83页 |
·数据库维护 | 第83-87页 |
·通讯前置机 | 第87-88页 |
·Web页面发布系统 | 第88-92页 |
第六章 辅助模块 | 第92-94页 |
·GPRS模块 | 第92-93页 |
·数据库 | 第93页 |
·配电箱 | 第93-9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4-96页 |
附录A SmartARM2200的原理图 | 第96-97页 |
附录B TMS320F2812原理图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