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全面对外开放后我国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 第17-26页 |
·全面开放后我国零售业的行业现状 | 第17-20页 |
·当前我国零售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 第17-19页 |
·我国零售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从零售产业组织的SCP 实证分析对中外零售企业间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比较 | 第20-23页 |
·企业规模比较 | 第23页 |
·业态结构比较 | 第23-24页 |
·经营绩效比较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及其对我国零售业产生的影响 | 第26-35页 |
·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问题分析 | 第26-29页 |
·国际零售集团进军我国市场正由“战略选择”转为“战略必然” | 第26-27页 |
·外资零售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全面提速 | 第27页 |
·外资零售业的扩张方式由合资转向并购,且独资趋势明显 | 第27-28页 |
·国际零售企业纷纷利用超级市场等主力业态进入中国市场 | 第28-29页 |
·外国零售商业集团进入我国的市场定位相当明确 | 第29页 |
·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产生的影响 | 第29-35页 |
·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对中国零售业以及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 第30-33页 |
·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对中国零售业的负面影响 | 第33-35页 |
4 全面开放后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力评价 | 第35-42页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5页 |
·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 | 第35页 |
·可操作和可比性原则 | 第35页 |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第35页 |
·我国零售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 | 第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 第36-39页 |
·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1页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39页 |
·层次分析法的求解步骤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全面开放后我国零售业竞争的博弈理论分析 | 第42-47页 |
·博弈理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 | 第42页 |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的博弈理论分析 | 第42-46页 |
·价格战和非价格战的竞争博弈分析 | 第42-45页 |
·先动优势与后发制人的博弈分析 | 第45页 |
·协作竞争的博弈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6 全面开放新形势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 第47-57页 |
·我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 第47-50页 |
·集中审批权,完善审批制度 | 第47-48页 |
·调整外商投资结构,广泛吸引投资 | 第48页 |
·制定一部完备的零售流通领域利用外资的法律,并严格依法管理 | 第48-49页 |
·取消对外资零售业的优惠待遇,逐步给予国民待遇 | 第49页 |
·加快传统商业企业的调整改造 | 第49-50页 |
·加强对总量和布局的规划和调控 | 第50页 |
·我国零售企业的应对策略 | 第50-54页 |
·全面提高连锁零售技术 | 第50-51页 |
·创新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方式,发挥特色与进行差异化经营 | 第51页 |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采用文化战略取胜 | 第51-52页 |
·争取供应商的支持,积极开展工商合作 | 第52页 |
·建立良好的资金供应渠道,积极开展银商合作 | 第52页 |
·加快农村市场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农商合作 | 第52-53页 |
·解放思想,调整心态,积极开展中外合资合作 | 第53页 |
·提高人员索质,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根本所在 | 第53页 |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区位影响 | 第53页 |
·优化供应链管理 | 第53-54页 |
·政企联合协作,实施兼并重组与跨地区扩张,实行开放型大集团战略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