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前言及研究现状回顾 | 第8-11页 |
二、张爱玲走红上海滩 | 第11-28页 |
1、张爱玲何时走红上海 | 第11-13页 |
2、张爱玲热的出现 | 第13-28页 |
(1) 高产作品广受欢迎 | 第14-18页 |
(2) 话剧《倾城之恋》轰动上海滩 | 第18-20页 |
(3) 杂志报纸争相报道 | 第20-25页 |
(4) 社交活动频繁 | 第25-28页 |
三、张爱玲走红上海的原因 | 第28-41页 |
1、优秀的作品是走红的基础 | 第28-32页 |
(1) 张爱玲的作品题材不涉及政治受到文学杂志的欢迎 | 第28-29页 |
(2) 市民定位迎合读者口味 | 第29-31页 |
(3) 独特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 第31-32页 |
2、张爱玲走红的时代背景 | 第32-35页 |
(1) 抗战文学的沉寂给了张爱玲一个机遇 | 第32-34页 |
(2) 汉奸文学的失败为张爱玲这种非政治性写作提供了空间 | 第34-35页 |
3、杂志的追捧是推动力 | 第35-41页 |
四、“盛名之累”—走红与“汉奸”的历史瞬间 | 第41-51页 |
1、“文化汉奸”由来及其发展 | 第41-46页 |
2、在法理上“文化汉奸”的正确定义 | 第46-47页 |
3、感情纠葛不能等同于政治身份 | 第47-48页 |
4、载文杂志背景复杂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