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乳液聚合概述 | 第15页 |
·乳液聚合体系的基本组成 | 第15-16页 |
·单体 | 第15页 |
·引发剂 | 第15-16页 |
·乳化剂 | 第16页 |
·分散介质 | 第16页 |
·乳液聚合的特点 | 第16-17页 |
·乳液聚合的成核及反应机理 | 第17-19页 |
·分散阶段 | 第17-18页 |
·乳胶粒生成阶段 | 第18页 |
·乳胶粒长大阶段 | 第18-19页 |
·聚合完成阶段 | 第19页 |
·乳液聚合的应用 | 第19-20页 |
·胶粘剂粘接的基本原理 | 第20页 |
·对胶粘剂剂的基本要求 | 第20-21页 |
·用作胶粘剂的聚合物乳液 | 第21-23页 |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粘剂 | 第23页 |
·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胶粘剂 | 第23页 |
·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粘合剂的应用 | 第23页 |
·乳液型丙烯酸醋聚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粘合剂合成的意义 | 第24-25页 |
·水基纸塑复合胶粘剂研究现状和动向 | 第25-26页 |
·汽车内饰材料粘接用环保型水基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 第26-2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试剂的纯化 | 第29-30页 |
·聚合物的制备 | 第30页 |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0-32页 |
·固含量 | 第30页 |
·转化率 | 第30页 |
·粘度 | 第30页 |
·聚合稳定性 | 第30页 |
·机械稳定性 | 第30页 |
·冻融稳定性 | 第30页 |
·钙离子稳定性 | 第30页 |
·剥离强度 | 第30-31页 |
·膜性能 | 第31页 |
·透射电镜 | 第31页 |
·示差扫描量热法 | 第31页 |
·红外吸收光谱法 | 第31页 |
·pH值 | 第31页 |
·最低成膜温度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高性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复膜胶的研制 | 第32-57页 |
·聚合过程及工艺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3页 |
·乳胶粒子的微观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共聚单体的选择 | 第34-36页 |
·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保护胶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反应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功能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引发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软硬主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pH值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影响涂膜耐水性的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交联对胶膜耐水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交联单体用量对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聚合方式对胶膜耐水性的影响 | 第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汽车内饰材料用环保型水基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 第57-68页 |
·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乳液胶粘剂的性能 | 第58页 |
·乳胶粒子的微观形貌 | 第58-59页 |
·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功能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软、硬单体配比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对乳液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种子乳液对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增粘树脂对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