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导论 | 第15-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结构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一、人力资本 | 第20-21页 |
二、企业收益与企业收益分配 | 第21-22页 |
三、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 第22页 |
四、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理论溯源与研究综述 | 第24-42页 |
第一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分配的理论溯源 | 第24-35页 |
一、企业家理论 | 第24-30页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3页 |
三、收入分配理论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回顾和述评 | 第35-42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35-38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38-40页 |
三、简要的评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第二章 企业及企业家人力资本 | 第42-67页 |
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 | 第42-48页 |
一、关于企业的经济性质的一个理论检视 | 第42-45页 |
二、企业契约性质的三维重构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企业家的性质 | 第48-55页 |
一、关于企业家的定义 | 第49-51页 |
二、从代理到契约:企业家与股东关系的嬗变 | 第51-54页 |
三、“三元角色论”:企业家的法律地位解析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 | 第55-67页 |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界定 | 第55-60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度量 | 第60-62页 |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 | 第62-67页 |
第三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 | 第67-103页 |
第一节 人力资本分配论 | 第67-72页 |
一、“三位一体”公式 | 第67-68页 |
二、“四位一体”公式 | 第68-70页 |
三、人力资本分配论 | 第70-71页 |
四、按人力资本分配与其他分配制度的关系 | 第71-72页 |
第二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 第72-80页 |
一、人力资本产权与收入分配 | 第73-75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结构 | 第75-77页 |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 | 第77-80页 |
第三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 | 第80-87页 |
一、人力资本谈判力与收益分配格局 | 第80-82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谈判力:一个博弈的分析框架 | 第82-87页 |
第四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87-103页 |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一个简要回顾 | 第87-88页 |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 第88-92页 |
三、研究的资料和方法 | 第92-99页 |
四、实证分析和结论 | 第99-103页 |
第四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 | 第103-130页 |
第一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设计 | 第103-108页 |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设计原则 | 第103-104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设计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年薪制 | 第108-113页 |
一、年薪收益方案设计 | 第108-111页 |
二、年薪制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三、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三节 股票期权 | 第113-122页 |
一、股权激励模式比较 | 第113-115页 |
二、股票期权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股权化的主要制度安排 | 第115-117页 |
三、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 第117-120页 |
四、股票期权的价值:“金手铐”和“双刃剑” | 第120-121页 |
五、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四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入股 | 第122-130页 |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出资合理性的法律解析 | 第123-125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出资的必要性 | 第125-126页 |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折价入股的方案设计 | 第126-129页 |
四、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五章 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问题与对策 | 第130-151页 |
第一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 | 第130-134页 |
一、企业家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130-131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 | 第131-134页 |
第二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问题及原因 | 第134-141页 |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34-139页 |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39-141页 |
第三节 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对策建议 | 第141-151页 |
一、重新构建人力资本产权制度 | 第142-143页 |
二、加快公司化改造步伐,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143页 |
三、完善与人力资本相关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 | 第143-144页 |
四、构建企业家市场——最佳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评价体系 | 第144-145页 |
五、解除对年薪制的限制,规范各地年薪制的实施 | 第145页 |
六、完善股票期权制度的对策 | 第145-147页 |
七、人力资本出资的制度构建 | 第147-151页 |
结语 | 第151-155页 |
一、研究发现和结论 | 第151-152页 |
二、研究创新与贡献 | 第152-153页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2页 |
后记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