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插图索引 | 第15-18页 |
附表索引 | 第18-2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39页 |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20-25页 |
·镁资源丰富 | 第20页 |
·镁及其合金的性能卓越 | 第20-22页 |
·镁及其合金的生产、销售增长迅速 | 第22-23页 |
·镁基非晶态合金的性能优异 | 第23-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4-25页 |
·镁基非晶态合金的发展现状 | 第25-31页 |
·从传统非晶态合金到大块非晶态合金 | 第25-27页 |
·镁基非晶态合金 | 第27-31页 |
·非晶态合金的应用 | 第31-38页 |
·非晶体金属公司 | 第31-33页 |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第33-35页 |
·液体金属科技股份公司 | 第35-37页 |
·非晶态合金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37-3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2章 球磨法制备Mg-Cu非晶态合金粉末 | 第39-57页 |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非晶态合金的特点 | 第39页 |
·实验方法与材料 | 第39-41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1-55页 |
·合金成分的影响 | 第42-43页 |
·球磨时间的影响 | 第43-53页 |
·球磨机转速的影响 | 第53页 |
·球料比的影响 | 第53-54页 |
·过程控制剂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Mg_(80-x)Cu_(10+x)Y_(10)非晶态合金的性能研究 | 第57-70页 |
·Mg_(80-x)Cu_(10+x)Y_(10)非晶态合金的历史和现状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XRD、DSC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61-64页 |
·薄带脆性测量 | 第64-65页 |
·临界冷却速度估算 | 第65-69页 |
·物理模型 | 第65-66页 |
·解析求解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添加Al、Ni元素的MgCuY大块非晶态合金 | 第70-84页 |
·Al、Ni元素的特征 | 第70-71页 |
·实验及测试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构、热分析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72-76页 |
·Mg_(60-x)Al_xCu_(30)Y_(10)非晶态合金 | 第72-74页 |
·Mg_(65)Cu_(25-x)Ni_xY_(10)非晶态合金 | 第74-76页 |
·Mg-Cu-Ni-Y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激活能计算 | 第76-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添加La、Tb、Gd元素的MgCuY大块非晶态合金 | 第84-101页 |
·La、Tb、Gd元素的特征 | 第84页 |
·实验及测试方法 | 第84页 |
·结构、热分析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84-95页 |
·Mg_(65)Cu_(25)Y_(10-x)La_x合金XRD、DSC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84-89页 |
·Mg_(65)Cu_(25)Y_(10-x)Tb_x合金结构、热分析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89-94页 |
·Mg_(65)Cu_(25)Y_(10-x)Gd_x合金结构、热分析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94-95页 |
·非晶态合金晶化激活能的计算 | 第95-100页 |
·合金Mg_(65)Cu_(25)Y_2Tb_8晶化激活能的计算 | 第96-97页 |
·合金Mg_(65)Cu_(25)Y_(10-x)Gd_x(x=4,10)晶化激活能的计算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MgCuY系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01-121页 |
·晶化动力学理论KJMA方程 | 第101-103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15)Ag_(10)Y_(10)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03-113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15)Ag_(10)Y_(10)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03-106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15)Ag_(10)Y_(10)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06-113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22)Ni_3Y_(10)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13-119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22)Ni_3Y_(10)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13-116页 |
·非晶态合金Mg_(65)Cu_(15)Ni_(10)Y_3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研究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7章 非晶态合金形成理论的初探 | 第121-134页 |
·国内外非晶形成理论现状分析 | 第121-122页 |
·新的非晶形成能力参数——相对标准差 | 第122-128页 |
·相对标准差的预测性与准确性 | 第122-126页 |
·原子半径尺寸的再认识 | 第126-128页 |
·相对标准差的再分析 | 第128-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