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相位解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InSAR 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5-16页 |
第2章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 第16-25页 |
·InSAR 技术原理 | 第16-18页 |
·D-InSAR 技术原理 | 第18-24页 |
·双轨法 | 第19-21页 |
·三轨法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InSAR 相位解缠原理与算法 | 第25-48页 |
·相位解缠概述 | 第25-26页 |
·相位解缠算法的分类 | 第26页 |
·基于路径积分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26-34页 |
·枝切线算法 | 第27-29页 |
·质量图指导算法 | 第29-30页 |
·区域生长法 | 第30-32页 |
·掩模切线法(Mast-cut) | 第32页 |
·最小不连续测度算法(Flynn) | 第32-34页 |
·基于最小二乘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34-42页 |
·等权最小二乘算法 | 第37-41页 |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第41-42页 |
·基于网络规划的最小费用流算法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相位解缠阻扰因素分析 | 第48-55页 |
·雷达侧视成像模式分析 | 第48-51页 |
·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 | 第49-50页 |
·雷达阴影 | 第50-51页 |
·去相干源分析 | 第51-54页 |
·系统热噪声去相干γtemrmal | 第52页 |
·时间去相干γtemporal | 第52-53页 |
·空间基线去相干γB | 第53页 |
·多普勒质心去相干γDC | 第53-54页 |
·数据处理误差去相干γprocessin g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D-InSAR 监测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降 | 第55-65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55页 |
·数据来源 | 第55-56页 |
·D-InSAR 数据处理流程 | 第56-64页 |
·数据读取 | 第56页 |
·方位向、距离向滤波 | 第56-57页 |
·图像配准 | 第57-58页 |
·干涉图生成 | 第58-59页 |
·“平地效应”去除 | 第59-60页 |
·干涉图滤波 | 第60页 |
·相位解缠 | 第60-63页 |
·地面沉降信息提取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