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及其危害 | 第8-11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现状 | 第8-10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 | 第10-11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和应用 | 第11-16页 |
·荚膜(capsule,CP) | 第11-12页 |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 第12页 |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 | 第12-14页 |
·转铁结合蛋白(transferrin binding proteins,TBP) | 第14页 |
·酶类(Enzymes) | 第14-15页 |
·外毒素(RTX-toxins,RTX) | 第15-16页 |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 | 第16页 |
·聚合酶链反应 | 第16-17页 |
·荧光抗体试验 | 第17-18页 |
·免疫磁珠技术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18-21页 |
·免疫磁珠的性质 | 第18页 |
·免疫磁珠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免疫检测 | 第19页 |
·细胞分离 | 第19页 |
·生物大分子纯化 | 第19页 |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 第19页 |
·细菌分离的应用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标准菌株和质粒 | 第22页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33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制备 | 第25-26页 |
·pGEX-KG/omlA质粒的转化 | 第25页 |
·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25页 |
·融合蛋白的SDS-PAGE电泳 | 第25-26页 |
·融合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26页 |
·融合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26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26-27页 |
·多克隆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26-27页 |
·多克隆抗体IgG的提取和纯化 | 第27-29页 |
·硫酸铵沉淀法粗提血清中的IgG | 第27页 |
·血清IgG的纯化 | 第27-28页 |
·MAbTrap Kit提取IgG | 第28页 |
·IgG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IgG的SDS-PAGE电泳检测 | 第28-29页 |
·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方法的建立 | 第29-30页 |
·IgG包被磁珠温度的确定 | 第29页 |
·IgG包被磁珠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29页 |
·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方法优化 | 第29-30页 |
·敏感性实验 | 第30页 |
·特异性实验 | 第30页 |
·送检冻干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检测 | 第30-32页 |
·IMBs法分离 | 第31页 |
·琼脂扩散试验(Gel Diffusion Test,GDT) | 第31页 |
·apxⅣ-PCR检测待检菌株 | 第31-32页 |
·人工感染动物病料的检测 | 第32页 |
·IMBs法分离 | 第32页 |
·apxⅣ-PCR检测分离菌株 | 第32页 |
·临床病料的检测 | 第32页 |
·分离株的鉴定 | 第32-33页 |
·生化鉴定 | 第32页 |
·溶血性试验 | 第32页 |
·cAMP试验 | 第32-33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膜蛋白的制备 | 第33-34页 |
·质粒pGEX-KG/omlA的酶切鉴定 | 第33页 |
·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鉴定 | 第33-34页 |
·外膜蛋白的纯化 | 第34页 |
·外膜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34页 |
·制备多克隆抗体 | 第34-37页 |
·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34-36页 |
·外膜蛋白最佳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实验兔免疫前后血清的检测 | 第35-36页 |
·IgG的提取和纯化 | 第36-37页 |
·用分子筛的原理提取的IgG | 第36页 |
·用MAbTrap Kit提取纯化IgG | 第36页 |
·IgG浓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方法的建立 | 第37-39页 |
·IgG包被磁珠最佳温度的确定 | 第37页 |
·IgG包被磁珠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37页 |
·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磁珠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磁珠与菌液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免疫磁珠分离法的敏感性实验 | 第38页 |
·免疫磁珠分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异性实验 | 第38-39页 |
·送检冻干菌种的分离检测 | 第39-40页 |
·IMBs法分离 | 第39页 |
·apxⅣ-PCR检测分离菌株 | 第39页 |
·琼脂扩散试验 | 第39-40页 |
·人工感染动物病料的检测 | 第40-41页 |
·IMBs法分离 | 第40页 |
·apxⅣ-PCR检测分离菌株 | 第40-41页 |
·临床病料的检测 | 第41页 |
·分离株的鉴定 | 第41-42页 |
·生化鉴定 | 第41页 |
·溶血性试验与cAMP试验 | 第41-4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