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

○ 引言第1-9页
   ·研究背景第7页
   ·研究方法第7-8页
     ·描写归纳法第7页
     ·频率统计法第7页
     ·分析解释法第7-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一节 “上”“下”研究的回顾第9-15页
   ·国外空间隐喻研究现状第9-11页
   ·国内“上”“下”研究现状第11-15页
     ·论述空间方位时谈及“上”和“下”第12-13页
     ·谈及反义词等其他相关的范畴时论及“上”和“下”第13页
     ·“上”、“下”的语法和认知研究第13-15页
第二节 “上”“下”的分布考察第15-20页
   ·作形容词的“上”、“下第15页
   ·作动作动词的“上”、“下”第15-16页
   ·作趋向动词的“上”、“下”第16-18页
   ·作方位词的“上”、“下”第18-19页
   ·作量词的“上”“下”第19-20页
第三节 “上”和“下”的义素分析和组合分析第20-25页
   ·“上”、“下”的义素分析第20-21页
   ·“上”、“下”的组合分析第21-25页
第四节 “上”和“下”隐喻义的不对称第25-33页
   ·“上”、“下”隐喻数量和时间第27-28页
   ·“上”、“下”隐喻动作行为第28-29页
   ·“上”、“下”隐喻社会心理和地位级别第29-30页
   ·“上”、“下”隐喻背景条件第30-31页
   ·“上”、“下”隐喻状态第31-33页
第五节 “上”和“下”的认知模式第33-36页
   ·认知模式1第34页
   ·认知模式2第34-36页
第六节 “上”和“下”英汉对比第36-39页
   ·英语中“上”“下”概念的表达第36-37页
   ·英语中“up”“down”等相关词语表达时间和空间垂直方位与汉语的区别第37-39页
第七节 从认知的角度来审视“上”和“下”第39-41页
   ·认知事物的参照点不同第39页
   ·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同第39-40页
   ·人们所观察事物的显著点不同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下一篇:论速度营销中的营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