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8页 |
一、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 第8-14页 |
(一)、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概念之界定 | 第8-10页 |
1、倾销与反倾销 | 第8-9页 |
2、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特性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1、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特性 | 第10-11页 |
(1)、预防性 | 第10页 |
(2)、系统性 | 第10页 |
(3)、兼容性 | 第10页 |
(4)、技术性 | 第10页 |
(5)、针对性 | 第10-11页 |
(6)、公共性 | 第11页 |
2、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类别 | 第11页 |
(三)、反倾销预警机制效应分析 | 第11-12页 |
1、避损效应 | 第11页 |
2、节约效应 | 第11-12页 |
3、借鉴效应 | 第12页 |
(四)、反倾销预警机制相关问题探讨 | 第12-14页 |
1、反倾销预警机制与规避的区别 | 第12页 |
2、反倾销预警机制与相关法律的完善 | 第12-13页 |
(1)、反倾销法律与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12-13页 |
(2)、行业协会立法与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13页 |
(3)、价格法改革与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13页 |
3、货币政策与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13-14页 |
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4-20页 |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 | 第14-15页 |
(二)、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 第15-16页 |
1、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次数频繁 | 第15页 |
2、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 第15页 |
3、对中国产品倾销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 第15页 |
4、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大 | 第15-16页 |
(三)、国外对华反倾销原因剖析 | 第16-20页 |
1、国外对华反倾销原因之外因 | 第16-17页 |
(1)、反倾销制度的自身缺陷 | 第16页 |
(2)、经济低迷导致当今世界反倾销具有扩大化的趋势 | 第16-17页 |
(3)、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 第17页 |
(4)、歧视性反倾销政策盛行 | 第17页 |
2、国外对华反倾销原因之内因 | 第17-20页 |
(1)、缺乏预警机制 | 第18页 |
(2)、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弱 | 第18页 |
(3)、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成本高 | 第18-19页 |
(4)、企业应诉不力 | 第19页 |
(5)、性质认识偏差 | 第19-20页 |
(四)、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 第20页 |
三、我国构建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实践探讨 | 第20-33页 |
(一)、当前中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实践现状 | 第20-21页 |
1、个别省市建立了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20-21页 |
2、国内个别反倾销预警机制实现了成功运作 | 第21页 |
(二)、我国构建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具体实践设想 | 第21-29页 |
1、建立企业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21-25页 |
(1)、企业自身规范 | 第22页 |
(2)、企业经营调整 | 第22-24页 |
(3)、企业法规意识提高 | 第24页 |
(4)、企业的预警意识 | 第24-25页 |
2、行业协会在反倾销预警机制中的作用发挥 | 第25-27页 |
(1)、行业协会的概念 | 第25-26页 |
(2)、作用发挥 | 第26-27页 |
(3)、协力商会 | 第27页 |
3、政府在反倾销预警机制运作中的职能完善 | 第27-29页 |
(1)、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 第28页 |
(2)、加强外交攻势,力求平等贸易环境 | 第28-29页 |
(3)、大力发挥重要主管部门的作用 | 第29页 |
(三)、针对特定对象构建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实践设想 | 第29-33页 |
1、针对欧盟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29-31页 |
(1)、成员国 | 第29-30页 |
(2)、市场信息 | 第30页 |
(3)、控制出口活动 | 第30页 |
(4)、非价格竞争或价格的敏感性 | 第30-31页 |
(5)、中国商务部的重要性 | 第31页 |
2、建立针对美国和印度的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注意事项 | 第31-33页 |
后记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