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作业与作业的信息化变革构念 | 第11-30页 |
一、英语作业 | 第11-19页 |
(一) 作业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作业的诠释 | 第12-13页 |
(三) 当前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宗旨 | 第13页 |
(四) 英语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五) 作业的分类和性质 | 第15-17页 |
1、分类 | 第15-16页 |
2、作业的性质 | 第16-17页 |
(六) 当前英语作业的不足 | 第17-19页 |
二、Moodle | 第19-25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借助魔灯环境构建信息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三) 上海市闵行区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现状 | 第24-25页 |
三、英语作业信息化变革的可能性 | 第25-28页 |
(一) 英语与魔灯的共性与不同之处分析 | 第25-26页 |
(二) 借助魔灯环境构建作业平台的优势 | 第26-27页 |
(三) 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28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魔灯环境的小学英语作业平台设计 | 第30-57页 |
一、总体思路概述 | 第30页 |
二、研究的模式 | 第30-32页 |
三、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32-35页 |
四、小学英语作业平台的架构 | 第35-52页 |
(一) 英语作业平台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 | 第35-41页 |
(二) 英语作业平台支持多通道语言认知加工训练途径 | 第41-52页 |
五、魔灯平台作业的管理策略 | 第52-57页 |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爱上魔灯 | 第52-53页 |
(二) 小组协作,让学生运用魔灯 | 第53页 |
(三) 给予机会,让学生展示魔灯 | 第53-55页 |
(四) 即时反馈,让学生评价魔灯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小学英语作业平台的运行和评价 | 第57-75页 |
一、平台运行前期调查结果 | 第57-60页 |
(一) 闵行区小学英语作业现状 | 第57-59页 |
(二) 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 | 第59-60页 |
(三) 教师的魔灯技术与意识 | 第60页 |
二、相应的措施 | 第60页 |
三、平台运行中期调查结果 | 第60-70页 |
(一) 学生作业的现状情况分析 | 第60-62页 |
(二) 学生作业的起始状态分析 | 第62-65页 |
(三) 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调查分析 | 第65-66页 |
(四) 魔灯平台使用情况调查以及分析 | 第66-70页 |
四、英语作业平台的使用评价 | 第70-75页 |
第四章 魔灯环境小学英语作业变革实验实例 | 第75-102页 |
一、教师案例 | 第75-88页 |
二、教师评课 | 第88-91页 |
三、教师子课题 | 第91-102页 |
第五章 魔灯环境小学英语作业变革实验成效 | 第102-113页 |
一、学生方面 | 第102-106页 |
二、教师方面 | 第106-109页 |
三、学校方面 | 第109-113页 |
第六章 魔灯环境小学英语作业变革实验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规律 | 第113-118页 |
一、建构学习理论 | 第113页 |
二、认知迁移理论 | 第113-114页 |
三、同化学习理论 | 第114-115页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115页 |
五、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15-116页 |
六、杜威做中学理论 | 第116页 |
七、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 第116-118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思考 | 第118-121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118-119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119页 |
三、后续思考 | 第119-120页 |
四、结束语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附录 | 第125-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