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开发乡土德育资源的意义 | 第10-15页 |
(一) 可以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 第10-11页 |
(二) 可以完善德育课程功能 | 第11-13页 |
(三) 可以构成德育情境 | 第13页 |
(四) 可以提供活动体验对象 | 第13-15页 |
二、利用乡土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 我国古代的知行统一观 | 第15-16页 |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四)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第18-20页 |
三、三峡地区的乡土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20-39页 |
(一) 利用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 第20-24页 |
1、三峡的风景名胜与热爱家园的情感体验 | 第20-21页 |
2、三峡的生态资源与环保实践活动 | 第21-22页 |
3、三峡的美学价值与审美体验活动 | 第22-24页 |
(二) 利用三峡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 第24-29页 |
1、利用三峡的历史英雄人物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 第24-25页 |
2、利用三峡的历史圣贤和劳动模范开展崇高的理想教育 | 第25-26页 |
3、利用三峡的友好往来开展热爱和平教育 | 第26-27页 |
4、利用三峡的文化遗迹开展热爱文化传统教育 | 第27-29页 |
(三) 利用三峡工程蕴含的德育资源 | 第29-36页 |
1、利用“三峡模式”培养诚信意识 | 第29-30页 |
2、利用三峡工程的“招投标制”倡导公平竞争的精神 | 第30-32页 |
3、利用三峡工程的创新特点弘扬创造意识 | 第32-33页 |
4、利用三峡工程的合作机制弘扬团队精神 | 第33-34页 |
5、利用三峡工程的劳动特点培育奉献观念 | 第34-36页 |
(四) 利用三峡地区的企业和社区的德育资源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