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其他社会问题论文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研究--一个分析框架的建立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理论依据和主要文献回顾第9-14页
  (一) 社会排斥的主体与客体第11-12页
  (二) 社会排斥的维度第12-14页
第二章 概念、假设和研究方法第14-18页
 一、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一) 城市农民工第14页
  (二) 社会排斥第14-15页
 二、研究假设第15-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选取个案访谈法和文献法研究的原因第16-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三章 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社会排斥系统的构成第18-28页
 一、制度性排斥的纵向累积第18-23页
  (一) 户籍制度与城乡隔离体制的历史发展第18-21页
  (二) 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与农民工群体的产生第21-23页
 二、制度性排斥的横向传递第23-25页
  (一)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区隔第23-24页
  (二)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缺失第24页
  (三) 参与决定自己权益的政治权利的缺乏第24-25页
 三、非制度性排斥的纵向累积第25-26页
  (一) 农民工在城市的劳动业绩和社会地位累积的断裂第25-26页
  (二)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工的排除第26页
 四、非制度性排斥的横向传递第26-28页
  (一) 城市社会核心意识形态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第27页
  (二) 城市社会主流媒介的不正确导向第27-28页
第四章 城市社会对农民工排斥途径的实证分析第28-41页
 一、社会政策与政治参与过程的排斥第28-33页
  (一) 农民工政治参与过程的迷失第28-29页
  (二) 社会福利政策和保障制度对农民工的漠视第29-33页
 二、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排斥第33-37页
  (一)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区隔的事实第34-36页
  (二) 劳动力市场区隔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第36-37页
 三、社会关系的排斥第37-39页
  (一) 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的限制和排挤第37-39页
  (二) 再建构社会关系的排斥第39页
 四、城市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第39-41页
第五章 城市社会对农民工排斥的主要影响分析第41-48页
 一、经济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的贫困生活第41-43页
  (一) 从单纯的物质意义上来理解农民工的贫困第41-42页
  (二) 从“社会——经济”意义上来理解农民工的贫困第42-43页
 二、在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方面: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倾向第43页
 三、农民工子女:二代移民的社会排斥与城市融合第43-48页
  (一) 农民工子女身份的先赋性与固化第43-45页
  (二) 农民工子女的双重边缘性第45-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3页
 一、结论第48-50页
 二、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第50-53页
  (一) 对我国农民工政策与农民工管理体制的反思第50-51页
  (二)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地区乡土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
下一篇: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