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7页 |
·赤潮的起因 | 第19-21页 |
·我国赤潮的发生及其危害 | 第21-23页 |
·我国赤潮发生状况 | 第21-22页 |
·我国赤潮发生的危害 | 第22-23页 |
·有害赤潮的防治研究进展 | 第23-39页 |
·有害赤潮发生的预防 | 第23-24页 |
·有害赤潮的治理研究概况 | 第24-39页 |
·赤潮治理的物理方法 | 第25页 |
·赤潮治理的化学方法 | 第25-28页 |
·赤潮治理的化学方法的改进 | 第28-29页 |
·赤潮灾害的生物防治 | 第29-39页 |
·细菌产吩嗪色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简介及其在赤潮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39-44页 |
·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44-47页 |
第二章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鼠李糖脂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47-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7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8-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7页 |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产鼠李糖脂的制备与鉴定 | 第51-52页 |
·实验藻种的保存 | 第52-53页 |
·鼠李糖脂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灭杀”作用实验 | 第53-54页 |
·鼠李糖脂对海洋微藻的生物毒性参数EC_(50)的求算 | 第54-55页 |
·鼠李糖脂作用下藻细胞的显微结构以及超微结构变化 | 第55-56页 |
·13种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83页 |
·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和裸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灭杀”作用 | 第57-60页 |
·鼠李糖脂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灭杀”作用 | 第57-59页 |
·鼠李糖脂对裸甲藻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对东海常见硅藻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尖刺拟菱形藻等6种硅藻生长的影响 | 第60-61页 |
·细菌产鼠李糖脂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灭杀”作用 | 第61-64页 |
·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对青岛大扁藻、盐生杜氏藻和亚心形扁藻三种常见绿藻以及湛江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 第64-68页 |
·鼠李糖脂作用下赤潮生物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68-77页 |
·13种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结果(鼠李糖脂选择性抑藻作用机理初析) | 第77-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三章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吩嗪色素选择性抑制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实验研究 | 第85-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9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85-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89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的培养 | 第86-87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87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的结构初析 | 第87-88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的抑藻实验 | 第88-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0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和裸甲藻生长的影响 | 第89-91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 第91-92页 |
·铜绿假单胞菌O-2-2产色素类代谢产物对亚心形扁藻、盐生杜氏藻和青岛大扁藻三种绿藻以及湛江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 第92-97页 |
·抑藻物质的结构分析及其抑藻机理初探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四章 抑藻海洋细菌的筛选及其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101-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6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02-103页 |
·实验方法 | 第103-106页 |
·细菌来源 | 第103页 |
·抑藻细菌的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 第103-105页 |
·抑藻细菌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20页 |
·初筛海洋细菌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有效抑藻海洋细菌的筛选) | 第106-113页 |
·不同起始密度的海洋细菌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13-115页 |
·各海洋细菌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不同海洋细菌对青岛大扁藻、盐生杜氏藻和湛江叉鞭金藻三种非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几种新型化学表面活性剂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22-1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23-124页 |
·实验方法 | 第124-126页 |
·烷基糖苷、烷基糖苷季铵盐及双十二烷基三甲基双季铵盐等化学表面活性剂对东海常见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灭杀”作用研究 | 第124-126页 |
·烷基糖苷及季铵盐类化学表面活性剂对浮游植物的生物毒性参数EC_(50)的求算 | 第126页 |
·烷基糖苷作用下藻细胞的显微结构以及超微结构变化 | 第126页 |
·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各类化学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抑藻机理初探) | 第1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55页 |
·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研究 | 第126-135页 |
·烷基糖苷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灭杀”作用 | 第126-129页 |
·烷基糖苷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灭杀”作用 | 第129-131页 |
·烷基糖苷对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两种常见绿藻生长的影响 | 第131-135页 |
·烷基糖苷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PG-131)的抑藻活性研究 | 第135-141页 |
·APG-131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生长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APG-131对东海常见硅藻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APG-131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APG-131对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两种常见绿藻生长的影响 | 第138-141页 |
·Gemini123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研究 | 第141-147页 |
·Gemimi1231对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生长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Gemini1231对东海常见硅藻赤潮生物一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Gemini1231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Gemini1231对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两种常见绿藻生长的影响 | 第144-147页 |
·化学表面活性剂抑藻机理初析 | 第147-151页 |
·化学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抑藻机理初析 | 第151-154页 |
·各化学表面活性剂用于防治有害赤潮的应用前景初析 | 第154-155页 |
·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 第157-162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7-161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8页 |
附录1 | 第178-179页 |
附录2 | 第179-181页 |
附录3 | 第181-188页 |
附录4 | 第188-189页 |
附录5 | 第189-190页 |
附录6 | 第190-192页 |
致谢 | 第192-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