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第7-8页 |
| §1.2 TD-SCDMA系统简要介绍 | 第8-12页 |
| ·TD-SCDMA系统发展历程 | 第8-9页 |
| ·TD-SCDMA系统特点 | 第9-12页 |
| §1.3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 本人所做工作 | 第13页 |
| §1.5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移动通信中功率控制概述 | 第14-26页 |
| §2.1 功率控制的概念 | 第14页 |
| §2.2 功率控制的分类 | 第14-19页 |
| ·从控制方式上分 | 第15-16页 |
| ·从链路方向分 | 第16-17页 |
| ·从环路类型分 | 第17-19页 |
| §2.3 功率控制准则 | 第19-21页 |
| ·功率平衡准则 | 第20页 |
| ·信干比(SIR)平衡准则 | 第20页 |
| ·功率平衡和SIR平衡混合准则 | 第20-21页 |
| §2.4 TD-SCDMA中的功率控制 | 第21-25页 |
|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第21-22页 |
| ·下行链路功率控制 | 第22-23页 |
| ·功率控制对测量的要求 | 第23-24页 |
| ·TPC的传输与编码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功率控制仿真模型建立 | 第26-34页 |
| §3.1 仿真环境 | 第26-28页 |
| ·基带参数设置 | 第26页 |
| ·多径模型 | 第26-27页 |
| ·衰落模型 | 第27-28页 |
| §3.2 仿真模型与仿真流程 | 第28-29页 |
| §3.3 模型中核心算法的仿真实现 | 第29-33页 |
| ·多用户联合检测的实现 | 第29-32页 |
| ·上行信号分集接收的实现 | 第32-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TD-SCDMA系统上行内环功率控制研究 | 第34-48页 |
| §4.1 引言 | 第34页 |
| §4.2 TD-SCDMA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 §4.3 基于解相关自适应预测的上行内环功率控制算法 | 第37-39页 |
| ·E_b/I_0的测量 | 第37-38页 |
| ·E_b/I_0的预测与功控命令生成 | 第38-39页 |
| §4.4 性能仿真 | 第39-47页 |
| ·不同自适应算法学习曲线比较 | 第39-40页 |
| ·功率控制对联合检测造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功率控制算法性能比较 | 第41-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TD-SCDMA系统上行外环功率控制研究 | 第48-57页 |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 §5.2 一种新型上行链路外环功率控制算法 | 第49-52页 |
| ·基于滑动时间窗的加权BLER测量方法 | 第49-51页 |
| ·外环功控步长的选取 | 第51页 |
| ·(E_b/I_0)_(target)上限值讨论 | 第51-52页 |
| §5.3 仿真结果 | 第52-5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RNC中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57-71页 |
| §6.1 引言 | 第57页 |
| §6.2 RNC中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模块设计 | 第57-70页 |
| ·子模块的划分 | 第57-59页 |
| ·各子模块功能实现 | 第59-65页 |
| ·对外接口与消息流程(MSC)图 | 第65-69页 |
| ·函数说明 | 第69-70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