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CA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第9-12页 |
·CA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CAD技术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CAD建模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参数化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特征技术 | 第13-15页 |
·特征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特征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特征的汽车同步器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17-33页 |
·零件特征的定义和分类 | 第17-19页 |
·零件特征的定义 | 第17页 |
·零件特征的分类 | 第17-19页 |
·汽车同步器零件特征的定义和分类 | 第19-24页 |
·汽车同步器零件的特征定义 | 第19-20页 |
·汽车同步器零件特征的分类 | 第20页 |
·形状特征分类 | 第20-22页 |
·精度特征分类 | 第22页 |
·材料特征分类 | 第22页 |
·特征组合关系 | 第22-23页 |
·特征建模研究 | 第23-24页 |
·特征的描述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特征的约束分析 | 第25-26页 |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 | 第26-27页 |
·基于约束的特征描述 | 第26页 |
·特征结构图元参数化 | 第26-27页 |
·特征之间的约束建模 | 第27页 |
·特征库的建立 | 第27-29页 |
·参数化设计 | 第29-32页 |
·参数化设计概述 | 第29-30页 |
·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30-31页 |
·三维模型数字化的实现方法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SolidWorks环境下汽车同步器关键件精确造型 | 第33-43页 |
·概述 | 第33-35页 |
·特征造型的作用 | 第33-34页 |
·特征造型方法 | 第34-35页 |
·SolidWorks平台的选用 | 第35-36页 |
·SolidWorks中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技术 | 第36-37页 |
·idWorks中特征的定义 | 第36-37页 |
·idWorks中实体造型过程 | 第37页 |
·SolidWorks下汽车同步器关键件三维实体造型 | 第37-41页 |
·idWorks下结合齿圈三维实体造型 | 第37-40页 |
·idWorks下其它关键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 第40-41页 |
·花键造型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 第41-42页 |
·对花键特征再生失败的处理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SolidWorks环境下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43-51页 |
·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3-44页 |
·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44-46页 |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第44-45页 |
·SolidWorks的对象层次结构 | 第45-46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 | 第46-48页 |
·面向对象方法基本要素 | 第47页 |
·面向对象方法基本特性 | 第47-48页 |
·用户界面的设计规划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特征的汽车同步器三维参数化CAD系统开发 | 第51-56页 |
·系统要求与总体框架 | 第51-52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1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1-52页 |
·系统实现和运行 | 第52-55页 |
·结合齿圈的运行实例 | 第55页 |
·系统特点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