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荀子》连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第一章 总论第7-13页
 第一节 古汉语连词的收词范围和研究现状第7-12页
  一、 《马氏文通》以来古汉语连词收词情况第7-9页
  二、 近二十年连词研究的现状第9-12页
 第二节 本文的目的和方法第12-13页
  一、 本文的目的第12页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荀子》连词系统第13-45页
 第一节 而第14-22页
  一、 连词“而”字的语法功能第14-18页
  二、 连词“而”字的语义关系第18-20页
  三、 由“而”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20-22页
 第二节 則第22-27页
  一、 连词“則”的语法功能第22-24页
  二、 连词“則”字的语义关系第24-25页
  三、 由“則”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25-27页
 第三节 與第27-30页
  一、 连词 “與”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27-29页
  二、 由“與”字构成的惯用格式第29-30页
 第四节 以第30-32页
  一、 连词“以”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0-32页
  二、 由“以”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32页
 第五节 且第32-34页
  一、 连词“且”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2-33页
  二、 由“且”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33-34页
 第六节 若第34-35页
  一、 连词“若”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4-35页
  二、 由“若”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35页
 第七节 苟第35-36页
  一  连词“苟”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6页
 第八节 縱第36页
  一、 连词“縱”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6页
 第九节 意第36页
  一、 连词“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6页
 第十节 然第36-37页
  一、 连词“然”字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6-37页
  二、 由“然”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37页
 第十一节 故第37-39页
  一、 连词“故”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7-38页
  二、 由“故”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38-39页
 第十二节 雖第39-41页
  一、 连词“雖”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39-40页
  二、 由“雖”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40页
  三、 由“雖”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40-41页
 第十三节 唯第41页
  一、 连词“唯”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1页
 第十四节 既第41页
  一、 连词“既”字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1页
 第十五节 即第41-42页
  一、 连词“即”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1-42页
 第十六节  案第42-43页
  一、 连词“案”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2页
  二、 由“案”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42-43页
 第十七节  安第43-44页
  一、 连词“安”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3页
  二、 由“安”字构成的固定格式第43-44页
 第十八节  於是第44页
  一、 连词“於是”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4页
  二、 由“於是”构成的固定格式第44页
 第十九节  假第44-45页
  一、 连词“假”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4-45页
 第二十节  況第45页
  一、 连词“況”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关系第45页
第三章 主谓间的“而”和“则”第45-59页
 第一节 “主+而+谓”结构第46-51页
 第二节 “主+则+谓”结构第51-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土地产权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下一篇: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经济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