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基础化学 | 第13-14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种类 | 第13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中的贡献 | 第14-15页 |
·儿茶素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儿茶素的苯骈环化反应 | 第15-16页 |
·儿茶素氧化聚合发应 | 第16-18页 |
·儿茶素的裂环反应 | 第18页 |
·儿茶素高聚合反应 | 第18-19页 |
·茶叶多酚结构功效及与茶叶品质特征的关系 | 第19-21页 |
·茶叶多酚与蛋白质的关系 | 第19-20页 |
·茶叶多酚与咖啡碱、多糖的关系 | 第20页 |
·茶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关系 | 第20-21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生物学活性 | 第21-26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 | 第21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清除自由基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抗氧化构效关系 | 第22-26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制备 | 第35-53页 |
前言 | 第35-36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儿茶素的初步纯化 | 第41页 |
·儿茶素单体的LH-20分离 | 第41-43页 |
·儿茶素单体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 | 第43-46页 |
·红茶中儿茶素氧化产物不同级分的分级分离 | 第46-47页 |
·茶黄素单体的分离纯化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三章 EGC氧化机理的研究 | 第53-63页 |
前言 | 第53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多酚氧化酶的初步纯化 | 第56-57页 |
·EGC的双液相酶促氧化 | 第57-59页 |
·EGC氧化产物的制备 | 第59-60页 |
·EGC氧化产物的质谱分析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63-71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64页 |
·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的总抗氧化能力 | 第66-67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对H_2O_2的清除作用 | 第67-68页 |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对.OH的清除作用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的作用 | 第71-89页 |
前言 | 第71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71-72页 |
·试验方法 | 第72-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6页 |
·茶多酚与蛋白质作用合适检测波长λ | 第75-76页 |
·质量比对茶多酚和蛋白质作用的影响 | 第76-79页 |
·pH对茶多酚和蛋白质作用的影响 | 第79-80页 |
·红茶多酚不同级分与蛋白质的作用 | 第80-82页 |
·红茶多酚不同级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作用时间对茶多酚与β-葡萄糖苷酶结合的影响 | 第83-84页 |
·β-葡萄糖苷酶和茶多酚的络合沉淀作用 | 第84-85页 |
·PVPP对茶多酚-β-葡萄糖苷酶复合物的影响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祁门红碎茶加工工艺研究 | 第89-117页 |
前言 | 第89-90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90-91页 |
·试验方法 | 第91-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13页 |
·传统祁门工夫红茶与国外红碎茶的品质比较 | 第93-96页 |
·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96-98页 |
·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98-100页 |
·CTC工艺与传统工夫红茶工艺对祁红滋味品质影响的比较 | 第100-103页 |
·CTC工艺与LTP工艺对儿茶素氧化及滋味品质影响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不同萎凋程度对儿茶素氧化及祁红滋味品质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不同发酵处理对红碎茶儿茶素氧化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变化及其与多酚类氧化的偶联关系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