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利用磁控溅射仪制作平面薄膜型H2S硅微传感器

第一章 引言第1-8页
第二章 薄膜技术和纳米材料第8-22页
 2.1 真空的获得及测量第8-10页
  2.1.1 真空的获得第8-9页
   2.1.1.1 机械泵第9页
   2.1.1.2 分子泵第9页
  2.1.2 真空的测量第9-10页
 2.2 成膜技术第10-15页
  2.2.1 薄膜的制备技术第10-15页
   2.2.1.1 热蒸发第10-11页
   2.2.1.2 分子束外延第11页
   2.2.1.3 液相外延生长第11页
   2.2.1.4 固相外延生长第11页
   2.2.1.5 朗缪尔-布洛吉特法第11页
   2.2.1.6 化学气相沉积第11页
   2.2.1.7 溶胶-凝胶法第11-12页
   2.2.1.8 溅射第12-15页
 2.3 薄膜的形成及其结构改进的途径第15-17页
  2.3.1 薄膜的形成第15-17页
  2.3.2 改善薄膜结构的途径第17页
 2.4 溅射镀膜的特点第17-18页
 2.5 溅射在薄膜技术中的应用第18页
 2.6 纳米材料第18-19页
 2.7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9-20页
 2.8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20-22页
第三章 气敏元件的参数定义和工艺流程第22-24页
 3.1 气敏元件的几项重要参数第22-23页
 3.2 硅平面薄膜型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流程第23-24页
第四章 气敏元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测试第24-36页
 4.1 制备材料及设备第24-25页
 4.2 实验测量结果第25-33页
  4.2.1 加热电压对元件灵敏度的影响第25-26页
  4.2.2 元件的稳定性及温、湿度对元件初值的影响第26-28页
  4.2.3 灵敏度和选择性第28-30页
  4.2.4 响应/恢复时间第30-33页
 4.3 制备参数对元件性能的影响第33-36页
  4.3.1 薄膜厚度对元件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4.3.2 溅射功率对薄膜厚度的影响第34页
  4.3.3 溅射气压对薄膜厚度的影响第34页
  4.3.4 溅射时间对薄膜厚度的影响第34-36页
第五章 材料的微观分析第36-43页
 5.1 XRD分析第36-41页
 5.2 SEM和TEM分析第41-43页
第六章 气敏元件对H_2S敏感机理的探讨第43-47页
 6.1 气敏材料的电导变化机理第43-44页
 6.2 气敏材料的工作机理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个人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洗钱活动及防治对策之研究
下一篇:词汇短语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