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ML的数据集成中间件研究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异构数据集成 | 第12-23页 |
2.1 数据的异构性 | 第12页 |
2.2 异构数据集成的定义 | 第12-13页 |
2.3 异构数据集成的目标 | 第13-14页 |
2.3.1 分布的透明性 | 第13页 |
2.3.2 数据源的透明性 | 第13-14页 |
2.4 异构数据集成的发展 | 第14页 |
2.5 异构数据库集成 | 第14-19页 |
2.5.1 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案 | 第15-16页 |
2.5.2 异构数据库集成框架 | 第16-17页 |
2.5.3 异构数据库集成的具体策略 | 第17-19页 |
2.6 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 | 第19-22页 |
2.6.1 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的通用结构 | 第20-21页 |
2.6.2 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21-22页 |
2.6.3 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实例 | 第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数据集成中间件 | 第23-30页 |
3.1 中间件技术 | 第23-25页 |
3.1.1 中间件的定义 | 第23-24页 |
3.1.2 中间件的作用 | 第24-25页 |
3.1.3 中间件的分类 | 第25页 |
3.2 数据集成中间件 | 第25-29页 |
3.2.1 概念的提出 | 第25-26页 |
3.2.2 中间件技术应用体系 | 第26-27页 |
3.2.3 数据集成与中间件的结合 | 第27页 |
3.2.4 数据集成中间件的应用框架 | 第27-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XML在数据集成领域的应用 | 第30-39页 |
4.1 公共数据模型 | 第30-32页 |
4.1.1 以往公共数据模型的不足 | 第30-31页 |
4.1.2 XML技术的引入 | 第31页 |
4.1.3 XML数据模型的特点 | 第31-32页 |
4.2 数据转换 | 第32-34页 |
4.2.1 XML数据模型与标准数据库之间的转换 | 第32-33页 |
4.2.2 XML作为一种数据交换规范 | 第33-34页 |
4.3 XML技术 | 第34-37页 |
4.3.1 XML综述 | 第34-35页 |
4.3.2 XML语法 | 第35-36页 |
4.3.3 XML技术 | 第36-37页 |
4.3.4 XML查询 | 第37页 |
4.4 XML在异构数据集成领域的应用特性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基于XML的数据集成中间件模型 | 第39-54页 |
5.1 中间件模型的体系结构 | 第39-43页 |
5.1.1 查询服务模块 | 第40-41页 |
5.1.2 包装器 | 第41-43页 |
5.1.3 元数据管理器 | 第43页 |
5.2 中间件模型的视图定义 | 第43-48页 |
5.2.1 全局视图 | 第43页 |
5.2.2 局部视图 | 第43-44页 |
5.2.3 关系型数据库的XML视图定义 | 第44-48页 |
5.3 XML查询语言XQUERY | 第48-50页 |
5.4 中间件模型的查询处理 | 第50-52页 |
5.4.1 XML缓存 | 第51页 |
5.4.2 规范查询 | 第51-52页 |
5.4.3 查询重写 | 第52页 |
5.4.4 查询计划最优化 | 第52页 |
5.5 中间件模型的功能特性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4-55页 |
6.2 进一步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