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企业跨国投资条件的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第一节 企业为何要走出去 | 第11-13页 | 
| 一、 获取廉价的战略资源 | 第11页 | 
| 二、 获取廉价的产品成本 | 第11-12页 | 
| 三、 获取广阔的市场 | 第12-13页 | 
| 四、 按全球最佳位置布点运营以获取最低成本和转移价格 | 第13页 | 
| 五、 全球同步扩张以获取最大客户群 | 第13页 | 
| 第二节 企业跨国投资条件的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一、 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理论 | 第14-15页 | 
| 二、 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 第15-17页 | 
| 三、 尼克伯克的寡占反应理论 | 第17-18页 | 
| 四、 小岛清的顺贸易导向理论 | 第18-19页 | 
| 五、 罗纳德.科斯的内部化理论 | 第19-20页 | 
| 六、 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条件新案例 | 第23-34页 | 
| 第一节 软件服务业企业 | 第23-31页 | 
| 一、 微软公司 | 第24-28页 | 
| 二、 美国甲骨文公司 | 第28-31页 | 
| 第二节 网络服务业企业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制造企业跨国投资条件新案例 | 第34-46页 | 
| 第一节 制造服务业企业 | 第34-39页 | 
| 一、 Flectronics | 第34-36页 | 
| 二、 台积电 | 第36-39页 | 
| 第二节 传统制造业企业 | 第39-46页 | 
| 第四章 企业跨国投资新条件及其意义 | 第46-51页 |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理论 | 第46-48页 | 
| 第二节 我国跨国投资的实践 | 第48-51页 | 
| 总结 | 第51-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