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量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37页
 1.1 残余应力第9-18页
  1.1.1 薄膜中残余应力的起源第9-10页
  1.1.2 薄膜中残余应力的计算第10-12页
   1.1.2.1 Stoney公式第10页
   1.1.2.2 多层薄膜的情形第10-11页
   1.1.2.3 薄膜厚度与衬底薄膜厚度可比时的情形第11-12页
   1.1.2.4 一级近似的薄膜应力梯度分布第12页
  1.1.3 残余应力对微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第12-17页
   1.1.3.1 残余应力的梯度分布使微悬臂梁弯曲第13-14页
   1.1.3.2 残余压应力使微梁屈曲第14-15页
   1.1.3.3 残余应力对粘附的影响第15-16页
   1.1.3.4 残余应力对谐振结构响应频率的影响第16-17页
  1.1.4 薄膜残余应力的测量第17-18页
 1.2 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第18-30页
  1.2.1 纳米压入法第18-21页
   1.2.1.1 杨氏模量和纳米硬度的测定第18-20页
   1.2.1.2 接触面积A第20-21页
  1.2.2 衬底弯曲法第21-23页
  1.2.3 载荷-位移法第23-29页
   1.2.3.1 单轴拉伸实验第23-24页
   1.2.3.2 悬臂梁挠曲实验第24-25页
   1.2.3.3 鼓膜实验第25-28页
   1.2.3.4 薄膜微桥挠曲法第28-29页
  1.2.4 共振频率法第29-3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概述第30-37页
第二章 微力微位移天平测试方法第37-51页
 2.1 测试装置第37-38页
 2.2 测试原理第38-42页
  2.2.1 悬臂梁挠曲法测杨氏模量第38-40页
  2.2.2 矩形截面杆扭转法测剪切模量第40-41页
  2.2.3 天平法测弯曲强度第41-42页
 2.3 实验及结果第42-45页
  2.3.1 E、G结构测试第42-45页
  2.3.2 单晶硅弯曲强度的测量第45页
 2.4 微力微位移天平法误差分析第45-49页
  2.4.1 E结构悬臂梁挠曲法测杨氏模量第45-48页
   2.4.1.1 矩形截面悬臂梁第45-46页
   2.4.1.2 梯形截面悬臂梁第46-48页
  2.4.2 G结构矩形截面杆扭转法测剪切模量第48-49页
 2.5 微力微位移天平法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纳米压入法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第51-61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及结果第51-58页
 3.3 小结第58-61页
第四章 单层薄膜微桥挠曲法第61-88页
 4.1 引言第61-63页
 4.2 理论基础第63-67页
 4.3 衬底的变形第67-71页
 4.4 不同横截面微桥中残余应力和轴向拉应力的计算第71-74页
 4.5 梯形横截面微桥中M_0和NX的计算第74-77页
 4.6 薄膜微桥挠曲法的误差分析第77-79页
  4.6.1 衬底变形的贡献第77-78页
  4.6.2 挠度测量误差的影响第78页
  4.6.3 几何心寸测量误差的影响第78-79页
 4.7 氮化硅薄膜微桥实验及结果第79-83页
  4.7.1 微桥的非弹性行为第79-80页
  4.7.2 微桥的制备及测试第80-81页
  4.7.3 测试结果第81-83页
 4.8 小结第83-88页
第五章 双层复合薄膜微桥挠曲法第88-102页
 5.1 理论基础第88-92页
 5.2 样品制备及实验第92-93页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93-98页
 5.4 小结第98-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RML的虚拟实验室框架的研究
下一篇: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损伤、炎症反应和术后结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