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基于VRML的虚拟实验室框架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虚拟实验及虚拟实验室国内外现状第10-11页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的研究与介绍第13-36页
 2.1 VRML的简介第13-21页
  2.1.1 VRML发展过程第13-14页
  2.1.2 VRML场景图及节点第14-15页
  2.1.3 VRML中对象的变换和层次第15-17页
  2.1.4 VRML中场景对象的组织关系第17-18页
  2.1.5 构造动态的虚拟现实模型第18-20页
  2.1.6 VRML浏览器介绍第20页
  2.1.7 VRML对硬件的要求第20页
  2.1.8 VRML的工作方式第20-21页
 2.2 扩展VRML场景的两种机制第21-25页
  2.2.1 利用EAI扩展VRML场景第21-22页
  2.2.2 利用Script节点扩展VRML场景第22-24页
  2.2.3 EAI与Script节点的异同第24-25页
 2.3 3DStudioMAX技术第25页
 2.4 虚拟现实技术第25-26页
 2.5 Java技术第26-27页
  2.5.1 Java Applet(小应用程序)第26-27页
  2.5.2 Java Application(独立应用程序)第27页
 2.6 服务器端开发技术第27-31页
  2.6.1 JavaServlet技术第27-28页
  2.6.2 CGI技术第28页
  2.6.3 ISAPI技术第28页
  2.6.4 ASP技术第28-30页
  2.6.5 服务器端开发技术的比较第30-31页
 2.7 Web数据库相关技术第31-34页
  2.7.1 数据库访问技术第31页
  2.7.2 ASP访问数据库的机制第31-32页
  2.7.3 ODBC数据库访问第32-34页
 2.8 Web基础协议第34页
  2.8.1 TCP/IP协议第34页
  2.8.2 HTTP协议第34页
 2.9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第34-35页
 2.10 Web技术基础第35-36页
  2.10.1 Web服务器第35页
  2.10.2 Web浏览器第35-36页
第三章 虚拟实验室框架的方案研究第36-59页
 3.1 虚拟实验及虚拟实验室内涵第36-38页
  3.1.1 虚拟实验内涵第36页
  3.1.2 虚拟实验的优越性第36-37页
  3.1.3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和特点第37-38页
  3.1.4 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功能第38页
 3.2 制作虚拟实验的工具的探讨第38-42页
  3.2.1 用Java制作虚拟实验第38-39页
  3.2.2 用Flash制作虚拟实验第39-40页
  3.2.3 用VRML制作虚拟实验第40-41页
  3.2.4 虚拟实验制作工具的比较第41-42页
 3.3 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方案的确定第42-45页
  3.3.1 终端/主机体系结构第42页
  3.3.2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第42-43页
  3.3.3 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第43-44页
  3.3.4 B/S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第44-45页
 3.4 虚拟实验室框架的解决方案第45-56页
  3.4.1 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基本概念第46-47页
  3.4.2 Server结构第47页
  3.4.3 信息传递第47-49页
  3.4.4 资料结构第49-50页
  3.4.5 基本功能第50-54页
  3.4.6 场景管理与存取第54-56页
 3.5 设计功能的部分实现第56-59页
第四章 车削加工仿真实验的实现第59-82页
 4.1 车削加工概述第59-63页
  4.1.1 车削要点概述第59-60页
  4.1.2 切削参数选择的步骤第60-61页
  4.1.3 切削参数的优化过程第61-63页
 4.2 车削加工仿真的特点第63-65页
 4.3 车床仿真环境的建立第65-68页
  4.3.1 场景背景的设置第65-66页
  4.3.2 空间视点的设置第66页
  4.3.3 车床本体建模第66-68页
 4.4 车削仿真实验的实现第68-82页
  4.4.1 工件实体动态造型第69-75页
  4.4.2 车削仿真实验设计实现第75-82页
第五章 虚拟实验室网站的设计第82-90页
 5.1 系统的分析第82-83页
 5.2 构建数据库第83-84页
 5.3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第84-90页
  5.3.1 网站主页设计第85-86页
  5.3.2 网站管理界面设计第86-87页
  5.3.3 用户身份认证设计第87-88页
  5.3.4 留言薄的设计第88-9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90-92页
 6.1 工作总结第90页
 6.2 研究展望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料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口腔癌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