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1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2 乌三颗粒组方特点 | 第12页 |
3 研究目的与实验设计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实验设计路线 | 第13页 |
·乌三颗粒抗肺癌作用的主要药效学指标 | 第13页 |
·乌三颗粒抗肿瘤作用机理的主要指标 | 第13页 |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4-15页 |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实验动物和瘤株 | 第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2 乌三颗粒实验用药的配制及急性毒性实验 | 第17-18页 |
·乌三颗粒实验用药的配制 | 第17页 |
·乌三颗粒急性毒性实验 | 第17-18页 |
3 乌三颗粒抗肺癌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 第18-24页 |
·乌三颗粒体内抑瘤实验 | 第18-19页 |
·对lewis肺癌抑瘤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对S_(180)肉瘤抑瘤率的影响 | 第19页 |
·乌三颗粒对腹水型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19-21页 |
·对腹水型S_(180)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腹水型HEPA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乌三颗粒体外抑瘤实验 | 第21-24页 |
·直接作用法抑瘤实验 | 第21-22页 |
·含药血清法抑瘤实验 | 第22-24页 |
4 乌三颗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24-36页 |
·cDNA芯片高通量筛选乌三颗粒抗Lewis肺癌的靶基因 | 第24-33页 |
·样本收集 | 第24页 |
·总RNA抽提 | 第24-25页 |
·mRNA纯化及探针标记 | 第25页 |
·芯片杂交 | 第25页 |
·荧光扫描和结果分析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33页 |
·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 | 第33-35页 |
·对小鼠S_(180)肉瘤组织MVD表达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小鼠S_(180)肉瘤组织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乌三颗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 第35-36页 |
·对S_(180)肉瘤细胞增殖相关的PCNA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诱导S_(180)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36页 |
5 乌三颗粒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乌三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乌三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IL-2生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乌三颗粒对S_(180)肉瘤细胞自分泌TNF的影响 | 第38页 |
·乌三颗粒诱发S_(180)肉瘤小鼠淋巴细胞浸润作用 | 第38页 |
6 乌三颗粒对S_(180)荷瘤小鼠血象的影响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59页 |
1 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39-42页 |
·中医药理论对肺癌的认识 | 第39-40页 |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 第40-41页 |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 第41-42页 |
2 乌三颗粒抗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42-45页 |
·乌三颗粒体内、外抑瘤实验的瘤株选择 | 第42-43页 |
·乌三颗粒抗肿瘤作用及其特点 | 第43-45页 |
·乌三颗粒体内抑瘤作用 | 第43页 |
·乌三颗粒体外抑瘤作用 | 第43-45页 |
·乌三颗粒对腹水型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作用 | 第45页 |
3 乌三颗粒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45-54页 |
·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乌三颗粒抗Lewis肺癌的靶基因分析 | 第45-48页 |
·对乌三颗粒干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认识 | 第48-54页 |
·新生血管与肿瘤 | 第48-49页 |
·新生血管密度的评价及其意义 | 第49-50页 |
·VEGF与肿瘤 | 第50-51页 |
·bFGF与肿瘤 | 第51-53页 |
·乌三颗粒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4 乌三颗粒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 第54-56页 |
·乌三颗粒对S_(180)肉瘤细胞增殖相关的PCNA表达的影响 | 第54-55页 |
·乌三颗粒诱导S_(180)肉瘤细胞的凋亡 | 第55-56页 |
5 乌三颗粒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乌三颗粒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乌三颗粒对S_(180)荷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 第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综述 | 第85-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