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转换层异形柱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1 绪论 | 第1-15页 |
·异形柱结构概论 | 第6-10页 |
·异形柱的形式及特点 | 第6-8页 |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发展 | 第8-9页 |
·异形柱框架结构适用范围及特点 | 第9-10页 |
·异形柱结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地方规范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异形柱框架结构理论及试验研究 | 第11-13页 |
·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厚壁异形柱双向压弯延性性能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计算模型 | 第15页 |
·基本假定及材料本构关系 | 第15-18页 |
·基本假定 | 第15-16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16-18页 |
·计算原理 | 第18-20页 |
·计算程序框图 | 第20-22页 |
3 延性性能计算结果分析 | 第22-42页 |
·L形截面柱计算结果分析 | 第22-30页 |
·计算模型的参数 | 第22-23页 |
·参数影响 | 第23-30页 |
·T形截面柱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计算模型参数 | 第30-31页 |
·参数影响 | 第31-35页 |
·轴压比限值讨论 | 第35-41页 |
·现有轴压比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36-38页 |
·本文计算方法及原则 | 第38-39页 |
·轴压比限值 | 第39-41页 |
·本章讨论 | 第41-42页 |
4 静力弹塑性(push-over)计算方法 | 第42-63页 |
·弹塑性方法简介 | 第42-43页 |
·sap2000中的push-over方法 | 第43-44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 | 第44-53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45-47页 |
·杆件单元处理 | 第47-50页 |
·荷载处理 | 第50-51页 |
·push-over计算参数定义 | 第51-5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3页 |
·计算模型 | 第53-55页 |
·水平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 | 第55-58页 |
·P-△效应影响 | 第58-60页 |
·塑性铰长度影响 | 第60-63页 |
5 结构体系性能研究 | 第63-85页 |
·概述 | 第63页 |
·薄弱楼层及结构延性分析 | 第63-74页 |
·计算模型 | 第64-67页 |
·层间变形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塑性铰分布及发展状况 | 第70-73页 |
·结构延性分析 | 第73-74页 |
·合理层刚度比研究 | 第74-85页 |
·计算模型 | 第75-76页 |
·层间变形分析 | 第76-81页 |
·配筋率影响分析 | 第81-83页 |
·刚度比探讨 | 第83-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声明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