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 第5-12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 | 第5-8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主体 | 第5-6页 |
(二)、 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客体 | 第6-7页 |
(三)、 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 | 第7-8页 |
(四)、 上市公司收购的行为 | 第8页 |
二、 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8-11页 |
(一)、 收购与兼并 | 第8-9页 |
(二)、 收购与资产购买 | 第9页 |
(三)、 收购与股权转让 | 第9-10页 |
(四)、 收购与征集委托书 | 第10-11页 |
(五)、 收购与资产重组 | 第11页 |
三、 上市公司收购的方法 | 第11页 |
四、 反收购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评价 | 第12-15页 |
一、 历史回顾 | 第12-13页 |
二、 上市公司收购的积极作用 | 第13页 |
三、 积极作用 | 第13-14页 |
四、 对我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调整 | 第15-26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的环境类法律规范 | 第16-20页 |
(一)、 反垄断问题 | 第16-19页 |
(二)、 其它环境类法律规范 | 第19-20页 |
二、 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类法律规范 | 第20-26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应遵循的原则 | 第20-22页 |
(二)、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不足和完善 | 第26-32页 |
一、 上市公司收购的定义问题 | 第26页 |
二、 收购方式问题 | 第26-27页 |
三、 持股方式问题 | 第27-28页 |
四、 国有股转让问题 | 第28-30页 |
五、 外资收购国内上市公司间接入市问题 | 第30-31页 |
六、 反收购问题 | 第31页 |
七、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责任问题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页 |
注释 | 第32-34页 |
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