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规模协作知识网络的知识共享模型与仿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Web2.0 的发展 | 第12页 |
·大规模协作的提出及发展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互联网大规模协作知识网络的界定 | 第15-16页 |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共享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流程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流程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网络效应 | 第20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0-21页 |
·沉浸理论 | 第21页 |
·关于知识网络的研究 | 第21-23页 |
·知识网络的特性 | 第22页 |
·知识网络的构造 | 第22页 |
·有关企业理论的知识网络 | 第22-23页 |
·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研究 | 第23页 |
·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 | 第23-27页 |
·知识共享的内涵 | 第23-24页 |
·知识共享动机的研究 | 第24-25页 |
·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 | 第25-26页 |
·知识共享效率的研究 | 第26页 |
·知识共享模型的研究 | 第26页 |
·互联网领域的知识共享研究 | 第26-27页 |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3章 互联网大规模协作知识网络的知识共享模型 | 第28-40页 |
·模型的建模思路 | 第28-29页 |
·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主体 | 第29-34页 |
·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主体及类型 | 第29-30页 |
·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主体的特征 | 第30-32页 |
·主体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因分析 | 第32-34页 |
·知识螺旋理论 | 第34-35页 |
·知识网络的知识共享模型 | 第35-38页 |
·社会化 | 第36页 |
·外部化 | 第36-37页 |
·组合化 | 第37页 |
·内部化 | 第37-38页 |
·知识共享截面的螺旋推进 | 第38页 |
·前馈过程和反馈过程 | 第38页 |
·本章小节 | 第38-40页 |
第4章 知识共享模型的仿真 | 第40-59页 |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主动性主体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参量 | 第42-48页 |
·知识差距 | 第43-44页 |
·共享区间 | 第44-45页 |
·知识吸收比率 | 第45-46页 |
·交流学习知识增长机制 | 第46-47页 |
·知识发酵率和遗忘率 | 第47-48页 |
·非生命代理系统的知识水平 | 第48-49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9-58页 |
·模拟过程中的输入量与输出量 | 第49-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B 实现知识共享算法的C#语言编程 | 第7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