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五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开放式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引言第11页
   ·开放式控制系统发展状况第11-13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1-12页
     ·国内发展状况第12页
     ·最新发展动态第12-13页
   ·本课题机器人简介第13-14页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第13-14页
     ·机器人的基本参数第14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2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第16-21页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第16-17页
     ·传统专用控制系统第16-17页
     ·开放式控制系统第17页
   ·几种常见的控制系统第17-21页
     ·单片机控制系统第17-18页
     ·PLC(程序逻辑控制)控制系统第18-19页
     ·基于PC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第19-21页
第3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第21-30页
   ·基于PC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的实现模式第21-22页
     ·专用控制器+PC的控制模式第21页
     ·PC+运动控制器的控制模式第21页
     ·全软件控制模式第21-22页
   ·控制方案的确定第22-23页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第23-24页
   ·硬件系统各单元详解第24-30页
     ·上位PC机第24页
     ·系统总线第24页
     ·研华PCI-1243U运动控制器第24-28页
     ·保护电路第28页
     ·驱动电路第28-30页
第4章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第30-45页
   ·引言第30页
   ·运动学分析方法第30页
   ·齐次坐标变换第30-32页
     ·齐次坐标第30-31页
     ·齐次变换第31-32页
   ·连杆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第32-34页
     ·机械手位姿的表示第32页
     ·确定杆系的D-H法第32-34页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建立第34-38页
     ·杆件和关节的编号第34-35页
     ·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第35-36页
     ·相邻两杆的Ai矩阵第36-37页
     ·机器人正向运动学第37-38页
   ·机器人反向运动学第38-45页
     ·求解关节变量第38-41页
     ·逆解的合理取值第41-42页
     ·初始参数的确定方法第42-43页
     ·初始参数合法性的判定第43-45页
第5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第45-59页
   ·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选择第45-46页
     ·Windows XP系统第45页
     ·编程环境Visual Basic 6.0第45-46页
   ·Visual Basic程序和运动控制器的关系第46-49页
     ·程序与硬件第46-47页
     ·动态链接库(DLL)的调用第47-48页
     ·动态链接库(DLL)的使用流程第48-49页
   ·主控程序的设计第49-50页
   ·人机交换界面的设计第50-55页
     ·用户界面第51-54页
     ·管理员界面第54-55页
   ·轨迹控制第55-59页
     ·线性插值第56-57页
     ·周期性时间控制的方法第57-59页
第6章 G代码编译器第59-67页
   ·引言第59页
   ·G代码的功能转换与扩展第59-60页
     ·G代码的指令集第60页
     ·G代码的输入规则第60页
   ·G代码的译码方式选择第60-61页
   ·G代码的译码第61-65页
     ·G代码程序的预处理第61-62页
     ·G代码程序的语法、词法检查第62-64页
     ·G代码程序的数据处理第64-65页
     ·G代码程序的执行第65页
   ·G代码的译码流程第65-67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67-69页
   ·结论第67页
   ·建议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第73-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新闻自动分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CincinnatiT~3-746机器人编程控制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