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绒螯蟹微卫星DNA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前言第13页
   ·分子遗传标记简介第13-18页
     ·线粒体DNA第14页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第14-15页
     ·随机扩增多态DNA第15页
     ·扩增长度多态第15-16页
     ·表达序列标记第16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16-18页
   ·微卫星DNA及其特点第18-19页
     ·微卫星DNA数量多且在基因组中分布均匀第18页
     ·微卫星DAN具有特异性第18-19页
     ·微卫星DNA具有多态性第19页
     ·微卫星DNA容易检测第19页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第19-22页
     ·食品跟踪与鉴定第19页
     ·评估遗传多态性第19-20页
     ·构建基因组连锁图第20页
     ·功能基因定位及QTL分析第20页
     ·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第20-22页
   ·微卫星标记的分离第22页
   ·微卫星的检测第22页
   ·中华绒螯蟹生物标记及其应用第22-25页
   ·本课题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5-33页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微卫星文库构建第33-45页
   ·前言第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33-34页
     ·主要仪器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7页
       ·中华绒螯蟹样品采集、基因组提取和消化第34-35页
       ·接头连接和PCR扩增第35页
       ·PCR扩增连接产物第35页
       ·PCR产物纯化第35页
       ·探针杂交第35页
       ·磁珠平衡与捕获第35页
       ·捕获洗脱和浓缩第35-36页
       ·PCR扩增第36页
       ·载体构建和转化第36页
       ·克隆PCR第36页
       ·测序第36-37页
       ·文库保存第37页
       ·二次富集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和RSA Ⅰ酶消化第37页
     ·杂交后磁珠捕捉第37页
     ·克隆PCR与测序第37-38页
     ·SEQUENCHER组装微卫星及序列分析第38-41页
     ·微卫星文库评估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微卫星的特征分析第45-59页
   ·前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45-46页
     ·主要仪器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中华绒螯蟹样品采集和基因组提取第46页
       ·引物设计与优化第46-47页
       ·荧光标记和PCR扩增第47页
       ·毛细管电泳检测第47页
       ·用Genemapper 3.5软件分析产物长度第47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提取第47-48页
     ·引物设计和优化第48-49页
     ·毛细管电泳第49-51页
     ·基因重复位点第51-52页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第52页
     ·微卫星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第四章 荧光复合PCR的构建与优化第59-71页
   ·前言第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59-60页
     ·主要仪器第60页
     ·实验方法第60-62页
       ·遗传位点选择第60页
       ·PCR试剂和条件第60-61页
       ·模版DNA制备第61页
       ·引物比例优化第61页
       ·复合PCR引物比例优化第61-62页
       ·复合PCR参数优化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琼脂糖胶电泳优化第62页
     ·荧光标记复合PCR第62-64页
     ·复合PCR参数优化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五章 微卫星评估中华绒螯蟹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第71-81页
   ·前言第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71页
     ·主要仪器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3页
       ·中华绒螯蟹样品采集第72页
       ·基因组提取第72页
       ·微卫星DNA位点和引物第72页
       ·PCR扩增第72页
       ·毛细管电泳检测第72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2-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7页
     ·基因组提取第73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73-76页
     ·遗传分化分析和瓶颈检测第76页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第六章 中华绒螯蟹的个体来源识别初步分析第81-91页
   ·前言第81页
   ·原理与方法第81-83页
     ·原理第81-83页
       ·似然法第81-82页
         ·频率分析法第81页
         ·贝叶斯法第81-82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82-83页
     ·样本来源及变量的选择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不同个体识别算法比较第83-84页
     ·不同位点方法比较第84-85页
     ·位点组合方法比较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第七章 实时PCR测定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大小第91-99页
   ·前言第91页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第91-92页
     ·主要仪器第92页
     ·实验方法第92-94页
       ·样品来源第92页
       ·DNA分离和纯化第92页
       ·引物与模板第92-93页
       ·标准物克隆的制备第93页
       ·系列标准物稀释第93页
       ·实时PCR第93-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96页
     ·实时荧光扩增曲线图第94页
     ·熔解曲线第94页
     ·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第94-95页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大小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论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辨识技术及其在物体出水水动力参数辨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冬小麦麸皮抗冻蛋白结构及其抗冻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