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中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0-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2 志愿精神基础分析 | 第15-26页 |
·志愿精神的特征与功能 | 第15-18页 |
·志愿精神的特征 | 第15页 |
·志愿精神的功能 | 第15-18页 |
·对志愿精神的相关理论解释 | 第18-21页 |
·自我实现论 | 第18-19页 |
·社会资本论 | 第19-20页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页 |
·第三次分配理论 | 第20-21页 |
·与志愿精神相关的几对关系 | 第21-26页 |
·志愿精神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 第21-22页 |
·志愿精神与民间社会的关系 | 第22-23页 |
·志愿精神与政府治理的关系 | 第23页 |
·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23-24页 |
·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 第24-26页 |
3 中外志愿精神比较及我国志愿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 第26-40页 |
·中外志愿精神比较 | 第26-31页 |
·西方国家志愿精神发展概况 | 第26-27页 |
·西方国家志愿精神培育的途径 | 第27-29页 |
·我国志愿精神的发展及其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 第29-31页 |
·我国志愿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 第31-40页 |
·民间组织不发达,缺失社会组织载体 | 第31-32页 |
·全能式政府,压缩社会发展空间 | 第32-35页 |
·家天下文化,缺乏社会公益意识 | 第35-38页 |
·法制化滞后,欠缺全民激励 | 第38-40页 |
4 志愿精神政府培育的思考 | 第40-50页 |
·中国国情决定政府培育是我国志愿精神发展的关键 | 第40-42页 |
·追赶式发展,决定政府不能让志愿精神走社会自主培育之路 | 第40页 |
·引导型政府,决定其在志愿精神培育中应起积极导向作用 | 第40-41页 |
·公益文化的缺失,需要政府的着力培育 | 第41页 |
·物质基础过弱,决定了政府必须为其提供强力经济支持 | 第41-42页 |
·志愿精神政府培育的基本路径 | 第42-50页 |
·培育志愿文化,丰富志愿精神底蕴 | 第42-44页 |
·培植社会资本、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第44-46页 |
·深化体制改革,为志愿精神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 | 第46-50页 |
5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